近日,北京医保局发布《北京医保局北京卫健委北京人社局关于规范调整物理治疗类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根据通知,今年10月23日起,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可100%报销),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获得北京乙类医保支付目录(可部分报销)。
与此同时,9月1日,天智航自愿披露公告称,公司研发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所支持的手术和一次性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耗材首次纳入北京医保支付范畴。
这是骨科手术机器人首次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产业链上下迎来重大利好。
截至9月3日上午收盘,港交所上市的微创医疗股价上涨3.4%;A股骨科概念股昊海生科上涨2%,凯利泰股价上涨2.6%。
不过,早在北京医保局之前,今年4月份上海医保局就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28个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纳入了本市医保支付范围,上海医保部门表示,今后将根据患者临床需求、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逐步扩大可报销的手术范围。
天智航表示,“一旦临床应用的口子被打开,产品将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迭代、提升,企业也会逐渐具备造血能力。”
政府的这一举措,除了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推动手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而对于手术机器人厂商来说,长期的盈利困境迎来希望的曙光。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