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13日,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1)在成都成功举办。在10月12日举办的大会主论坛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田奇院士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共筑智能新高地 共赢智能新未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的精彩演讲。
田院士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聚焦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从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到智慧农业、智慧政务等;重点发展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人工智能方面全要素的布局主要有几点,如攻关AI根技术、发展AI产业、建设AI基础设施、构建公共数据集等。
主要介绍了华为云在攻关AI技术,以及发展AI学术和人才生态方面的工作。
盘古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处理跨模态检索、跨模态生成、视觉问答、视觉推理等下游任务。其中跨膜态检索包括以文搜图、以图搜文等。这些任务验证盘古多模态大模型的理解能力;同时跨模态生成包括以文生图、以图生文,这验证着盘古大模型的创造能力;其次、视觉问答、视觉推理是更为高阶的任务,能够让AI具备初级思考能力。
盘古科学计算大模型就是AI与科学计算的融合,希望为传统的科学计算带来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工具。传统的科学计算非常严密,具有很好的可解释性,希望能够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可解释性,它们之间的结合可以在模型、算法、软件和硬件四个层面体现。
华为的智算中心希望为科学研究提供充沛的算力,支持试验区战略目标达成。这里的科学研究包括AI+多模态、AI+遥感、AI+医疗、AI+气象等,智算中心包括成都、西安、武汉超算中心和鹏城实验室。华为云希望培养 30万开发者,目前完成的情况是,华为云开发者社区的数量、流量均排 BG第一,引入了外部专家40多人,举办了开发者活动200多场,并且 ModelArts在80多个高校开课。2020年华为云还发起了经典的论文复现活动,覆盖25所高校(C9院校全覆盖),累计发布51篇论文,已经在华为云的AI应用市场上线;同年举办了13场AI大赛,有6万多人参赛,提交作品超过9万个。
四川省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包括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因此成都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依托智算中心打造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一个中心就是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目前一期300P的AI算力已经启动建设,大概到2021年底完成;总体规划1000P的算力,计划在2023年完成。三个平台包括城市智脑平台、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和科研创新平台,希望成都的智算中心助力四川打造人工智能的产业高地。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