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朱军教授带领的 TSAIL 团队提出 DPM-Solver(NeurIPS 2022 Oral,约前 1.7%)和 DPM-Solver++,将扩散模型的快速采样算法提升到了极致:无需额外训练,仅需 10 到 25 步就可以获得极高质量的采样。

 

要说 AI 领域今年影响力最大的进展,爆火的 AI 作图绝对是其中之一。设计者只需要输入对图片的文字描述,就可以由 AI 生成一张质量极高的高分辨率图片。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当属 StabilityAI 的开源模型 Stable Diffusion,模型一经开源就在社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然而,扩散模型在使用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极慢的采样速度。模型采样需要从纯噪声图片出发,一步一步不断地去噪,最终得到清晰的图片。在这个过程中,模型必须串行地计算至少 50 到 100 步才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图片,这导致生成一张图片需要的时间是其它深度生成模型的 50 到 100 倍,极大地限制了模型的部署和落地。

 

为了加速扩散模型的采样,许多研究者从硬件优化的角度出发,例如 Google 使用 JAX 语言将模型编译运行在 TPU 上,OneFlow 团队 [1] 使用自研编译器将 Stable Diffusion 做到了“一秒出图”。这些方法都基于 50 步的采样算法 PNDM[2],该算法在步数减少时采样效果会急剧下降。

 

就在几天前,这一纪录又被刷新了!Stable Diffusion 的官方 Demo[3]更新显示,采样 8 张图片的时间从原来的 8 秒钟直接被缩短至了 4 秒钟!快了整整一倍!

 

阅读详情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