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量子位
堪称“NS论文收割机”的学术大牛Edward H. Sargent,分享了10点关于写、发论文的锦囊妙计。他现为多伦多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还是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截至目前,Sargent教授已发表16篇Nature和14篇Science。而且除了30篇正刊之外,他发表的Nature系文章高达139篇。据谷歌学术统计,他的论文总引用量已超过100000次。下面就来看看这些建议具体都说了什么。
关于论文的10个Tips
首先是写论文前:
1、按论点的逻辑顺序做出流程图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写文章前,得弄清楚不同论点的逻辑顺序(比如因果、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等),并做出流程图。
在制作流程图期间,一定要多和导师或者其他合作者沟通讨论,辨析出主次和先后顺序等。
而且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发现缺少某个重要实验,从而尽快补上,减少后续写作的麻烦。
然后是写作过程中:
2、最佳写作顺序不一定按研究时间顺序来,而是遵循叙述逻辑
论文往往也是要给别人看的,如果完全按照做实验的时间顺序来,读者可能很难看懂。这时候,之前做好的流程图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设计出来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流畅的,易于理解并能吸引读者。比如先因后果,先主要后次要等。
3、解决方案和问题一一对应,越合理且有效越好
一篇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很可能有多个,那就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紧接着给出处理方式。
这些处理方式很重要,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当然最好。
比如,提出“世界每年排放39G吨二氧化碳”的问题,通过论文中可实践的方法,最后如果得出“能实现碳中和”的结论,说明解决方案很有价值。
4、多用图表,尽量把数据可视化
各种图片和表格,可以让数据看起来更直观。一堆数据直接写成段落,肯定没有列一张表格或者画个分析图来得清晰。
而且甚至在开写论文前,就可以用图表来辅助整理逻辑思维了。
5、关注同一领域先前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通常应该提到前人的研究,他们的工作构成了你研究项目的基础。
切记,要把前人的研究和本研究的内容清楚地划分开,可以分段或者取小标题。
6、可以写出研究初期的失败经历,体现本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如果第一次实践就轻松成功了,那么最终成果不太可能对相关领域有实质性的推进。
要得出“里程碑意义”的结论,往往都需要研究人反复推敲打磨,甚至得推翻经典方法,作出创新。
另外,在论文中体现出失败和遇到挫折的经历,也是一种增加读者趣味的办法。
Edward H. Sargent
7、叙述文字尽量精简,在你觉得论文完美度达90%时就可以提交了
不用花太多时间过度追求完美。因为不管你自己觉得这篇论文有多完美,审稿人总是会要求你做更多的工作,但很难预测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当然,这并不是坏事。审稿人往往可以从别的角度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接下来,在论文提交后:
8、找出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来优化工作,尽量避免与其争论
有时,审稿人给出的评语可能显得苛刻或者消极,这时最好从他们给出的评语中找出或分析出有价值的建议,并完善自己的工作。
跟他们吵一架并没有什么意义。
9、论文投稿信尽量通俗易懂,减少和正文的重复内容
发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时,一般除了论文本身,作者还需要给编辑和审稿人附上一封简短的投稿信(Cover Letter)。
通常来说,投稿信要比论文更容易理解,更生动。
投稿信中最好也要有专门的图表(且尽量和论文不重复),来说明主要的新想法以及应用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发SCI论文一般还需要推荐几位审稿人。
在推荐审稿人时,尽可能选择所在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中最严谨、最专业的大咖。通过这种方式,虽然会比较麻烦,但也能得到最高质量的反馈。
10、灵活运用上述9点,而不是生搬硬套!
P.S. 这10大技巧,其实是教授在吃早饭时快速总结出来的,所以本文已经用上了“最佳的写作顺序遵从逻辑顺序”这一招儿。
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s://mp.weixin.qq.com/s/6VyM6vY-THMABkmYgLDQ7A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