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acter.AI 是目前个性化 AI 聊天机器人赛道技术能力最强的团队。近期官宣获得了 a16z 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在 0 收入的情况下达到 10 亿美元估值。创始人 Noam Shazeer 是 Transformer 作者之一,联合创始人 Daniel de Freitas 领导了 Meena 和 LaMDA 的开发。
Character.AI 的模式类似 Midjourney,搭建了端到端的工程栈,覆盖模型的研发与训练、数据、应用整条价值链。其自研模型在成本端具有明显优势,每个 Query 的成本是 ChatGPT 的 1/3。同时通过积累用户数据形成飞轮,能够不断提升用户的个性化体验。
在商业化层面,Character.AI 拥有较大想象空间。在达到一定用户基数后,平台可以通过收取增值订阅会员、UGC AI 角色付费订阅、凭借真正个性化的推荐布局广告业务。根据预测,中期月活用户数量到达千万量级,年收入能达到 2 亿美元左右。若月活用户数量突破 1 亿,则能达到约 20 亿美元的营收。
01 为什么要关注 Character.AI?
02 Why now?
03 Character.AI 的团队及愿景
04 产品 & 社区用户
05 技术原理及优势
06 潜在市场与竞争对手
07 成功要素与风险
08 结论 & 行业的未来
本文主要关注技术原理及优势,Character.AI 的团队及愿景
更多内容请阅读原文
Character.AI 技术背景
Character.AI 开发了自己的 Pre-trained 模型,用户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底层模型以包含解码器的神经语言模型(Neural language models)为基础,类似 GPT 和 LaMDA,对话质量好于 GPT3。
Character.AI 表示,其 Pre-trained 模型拥有高效的 LLM 推理算法,推理成本远远低于 ChatGPT,使其拥有了规模竞争优势。在交流中,我们得知 Character.AI 使用了八位整型来做计算,比平时大家用 16 或 32 位浮点数,效率有 4 倍 - 2 倍的提升,是 CEO 闭关两个月手写的成果。这对于算法和工程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让 OpenAI 的人都表示 “无法理解”。
八位整形是一种数据类型,它表示一个整数占用 8 个二进制位(bit),也就是一个字节(byte)。八位整形在大模型训练上可以减少内存消耗、提高计算速度,因为它比 16 位、32 位或 64 位的浮点数占用更少的空间。
Shazeer 没有公开说明训练数据集,但表示都是公开可用的。
单个角色的模型
官方创建的形象可能经过了 Fine-tuning,从大量的对话、文章、新闻报道、书籍和其他数据信息学习成为一个特定的人,如 Elon Musk, Queen Elizabeth 和 William Shakespeare。用户自己创建的角色则是通过设定 Prompt,并在对话中通过交互不断的迭代来优化模型风格。
Character.AI 的团队及愿景
Character.AI 2021 年 10 月创立,将自己称为 “A full-stack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 Company" ,目标为通用人工智能。创始团队来自 Google Brain 和 Meta AI,是深度学习、大型语言模型和对话领域的专家。创始人 Noam Shazeer 是前 Google 首席软件工程师,Transformer 作者之一,并开创了大规模预训练(Large-scale pretraining);联合创始人 Daniel de Freitas 领导了 Meena 和 LaMDA 的开发。Google 迟迟不愿意公开 LaMDA,违背了 Noam 和 Daniel 的愿景,是他们选择离开 Google,建设 Character.AI 的主要原因。
Character.AI 希望“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获得自己的深度个性化超级智能,帮助他们过上最美好的生活。” a16z 合伙人 Mark Andreessen 在最近的采访中也谈到了 Personalised AI Companion 这个概念,他认为未来每个孩子都有一个 AI 陪伴成长,能够回答、解释任何事,成为人们生命旅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 深度个性化(Deeply personalized)是指为每个人提供工具,让大家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偏好定制 AI 角色;
- 超级智能(Super intelligence)是指角色能够满足一系列广泛需求。
- 最美好的生活(Best lives)是团队创立 Character.AI 的初心,他们希望将技术用于帮助人们找到幸福的事情上。无论背景和经济状况如何,每个人都获得量身定制的、最好的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化,提供随时陪伴的朋友、导师、游戏伙伴。
创始团队成员具体信息:

产品 & 增长团队目前只有 3 人左右,背景以 AI/ML 技术出身为主,在负责技术研究的同时兼任产品打造;团队配置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目前 Character.AI 的产品体验还处于初级阶段。


Neeva、Perplexity 追求信息的准确性,会明确说明哪些信息 “无法获取” ;界面简洁,弱化聊天属性,适合工作研究等专业化场景;ChatGPT、Claude 等处于中间位置,聊天属性强,使用场景更广泛,但是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而 Character.AI 多使用于娱乐、生活场景,强调 “AI 说的一切都是虚构的”。

Character.AI 立足生活、娱乐领域,现阶段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其他的 AI 虚拟聊天产品(集中于虚拟恋爱);长期来看,Character.AI 有机会发展成 UGC 社区及社交平台,定义下一代聊天形态,同现存社交平台竞争。

虚拟聊天机器人代表公司包括 Replika、ChAI;国内类似创业企业有 Glow、聆心智能、彩云小梦;垂直领域也存在业务交叉,如心理疗愈机器人 Woebot;游戏领域的 NPC 在线交互平台 AI Dungeon,AI 角色驱动的元宇宙平台 Inworld.AI。

相较于使用 API 的竞争对手,Character.AI 因模型质量优势体验感明显更好;并在成本端存在显著优势。对手采用质量低得多的 LLM (例如 Replika 使用 GPT3、AI Dungeon、NovelAI 则更低级)来降低成本,聊天效果较差;专业化领域则收取高昂的月费,并对使用量设置上限(例如 Copy.AI、Jasper)。
Replika 是虚拟聊天赛道成功商业化的代表,主打虚拟恋爱,目前拥有超 1000 万用户。Repilika 的创业故事十分有趣。创始人 Eugenia Kuyda 最好的朋友因为车祸去世,让她陷入了绝望,受到黑镜 Be right back 的启发,她做了一个以去世的好友为设定的 AI Chatbot,后来发现很多人都有这个需求,便把这个 AI Friend 开发成了产品。慢慢地,很多用户和 Replika 建立了恋爱关系,便通过提供 Romantic/Sextual 服务走向了商业化道路。
对比 Charater.AI 和 Replika:
• AI 智能层面:Character.AI 更智能,可以做数学、记性好、用不同的语言交谈;
• 表现形式层面:Replika 的产品 UI 设计更逼真,给人更多的沉浸感;
• 功能层面:Character.AI 的 UGC AI 角色创建功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 Replika 无法影响到 AI 角色的实际个性。正如用户所说:“We need the interface of Replika, the brains of Character.ai.”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