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浩浩,夏往秋生。
自成立之初,集智俱乐部就始终探索着宇宙从何而来、生命怎样演变、智能何以涌现、秩序如何起源等复杂世界的本源问题。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爆发,正在掀起从科学范式到生产方式的新革命。人类距离揭秘智能的本质更近一步,距离明暗交织的奇点时刻亦近一步。
8月26日,集智俱乐部与腾讯研究院将共同举办“AIS²系列学术报告和研讨活动”沙龙,特邀全球一线学者,分析大模型技术的机制和挑战,梳理大模型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人工智能对人与社会的深刻影响。学术报告面向公众开放报名。
2017年,腾讯研究院与集智俱乐部联合发起了AI&Society相关研究,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走向与社会影响。集智俱乐成立以来,始终探索着宇宙从何而来、生命怎样演变、智能何以涌现、秩序如何起源等复杂世界的本源问题。腾讯研究院成立以来,一直以科技向善为宗旨,通过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汇集各界智慧,致力于共同推动数字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在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上,集智俱乐部与腾讯研究院将共同提出AIS²倡议,意指AI+Society与AI+Science这两大如火如荼的前沿领域,并预言人工智能即将在跨学科研究中形成的集体涌现。
年会当晚,我们特别组织学术晚宴与晚会活动,庆祝集智俱乐部成立二十周年,答谢长期参与和支持集智俱乐部的朋友,围炉论道,夜话科学,回顾初心,开启集智崭新一页。晚宴与晚会为邀请制,主要面向发起人、讲师、集智VIP、核心志愿者及其他贡献者。
欢迎大家报名参与,一起来庆祝集智20周年!
我们还在年会当天设置了集智社区读书会主题集市、复杂科学图书角、以及学术海报展览,展示集智俱乐部成员们的成果和见解。
奇点临近,混沌乍开。在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相互耦合的巨大复杂系统中,文明的分叉就在前方不远,你我的命运休戚相关。欢迎报名参与现场或预约线上直播,和我们一起勇敢迈向奇点。
活动日程安排
智能边界:大语言模型能否再次涌现?
GPT等大语言模型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具备了设计之外的涌现能力。但随着模型规模的增长,我们是否已经接近了其性能的上限?对于黑箱式的神经网络,更大的规模是否意味着更加不安全与不可控?我们邀请了Max Tegmark等学者分享他们关于大语言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模型的可解释性、可控性、可扩展性、泛化能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并讨论如何通过创新模型架构、优化训练策略、借鉴人类学习等方法,推动大语言模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主题报告:如何控制AI 大模型
随着AI技术的进步, 控制AI系统变得日益重要。给定一个训练有素的神经网络,我们如何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今天的大模型和其他强大的AI系统往往是不透明的黑箱,很少能保证它们会按照我们的期望行动。
AI系统日益增强的力量会带来机遇和风险,那我们该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确保AI系统的可解释性和可控性?
主讲人:Max Tegmark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创始人。在学术生涯的早期阶段,Max Tegmark 专注于宇宙学和量子信息的研究,利用基于信息论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实验,结合最新观测数据和理论修正我们的宇宙学模型。现阶段,他的研究重点是将物理学和机器学习联系起来:AI for physics,physics for AI,利用基于物理的技术更好地理解生物和人工智能;同时也关注人工智能安全和可解释性。他在《穿越平行宇宙》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数学宇宙假说”(Mathematical universe hypothesis),在《生命3.0》中表达了对智能和未来生命终极形式的想象。
对谈嘉宾:
司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市版权协会会长,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副理事长,斯坦福大学华南校友会顾问,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社会职务。
圆桌讨论:大语言模型复兴——范式和挑战
大型语言模型改变了我们做AI的方式。在本次讨论中,我们将探索它们为何如此革命性,以及该领域现在与以前的不同。大模型在几方面与过去的深度学习范式不同。第一,随着计算和数据规模的扩大,大模型可能继续改进。第二,大模型是通用技术—它们可以通过指令执行各种任务,最终具备推理能力。这些想法改变了AI的前沿,包括AI公司的运营方式和AI研究人员的职业生涯。我们将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鉴于我们所知道的信息,当前大型语言模型哪些部分是可以预测的,哪些部分是不可预测的?
● 大型语言模型能够真正进行推理吗?
● 语言模型的未来能力能够被预测吗?
● 我们可以做什么来使大型语言模型更加可靠安全?
● 用少量语料就可以激发语言模型的通用能力,说明了什么?
● 大型语言模型的学习过程是否可以/必须借鉴人类的学习方式?
● 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能否进一步拆分,哪些特定的推理能力需要具身智能、社会协作才能完成?
● 大语言模型与 Agent 的关系,Agent 研究如何促进大语言模型能力的提升?
讨论嘉宾
Jason Wei,人工智能研究员,在OpenAI从事 ChatGPT 的研究工作,曾是谷歌大脑的高级研究科学家,推广了思维链提示,共同领导了第一批指令调整工作,并撰写了关于大型语言模型中的涌现的文章,并在 2022 年的谷歌 I/O 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思维链提示技术。
张江,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集智俱乐部、集智学园创始人,集智科学研究中心理事长,曾任腾讯研究院、华为战略研究院等特聘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系统分析与建模、规模理论、机器学习等。
李嫣然,集智学园讲师、集智俱乐部核心成员,曾任小米人工智能实验室高级算法工程师及场景对话团队研发负责人,同时也兼任着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的行业导师。多年担任 AAAI,ACL,EMNLP等国际顶级会议的审稿人,并担任 EMNLP 2022 领域主席。她曾在国际顶级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涵盖情感计算、人机对话、自然语言生成等研究领域,累计引用次数超过1800次。她的研究方向为人机对话、预训练模型的生成和生物智能机制。
陆超超,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Causal AI团队负责人,剑桥大学机器学习博士,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机器学习,特别是涉及到如何结合因果推理、贝叶斯推理、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各自的优势,并将它们应用在现实领域中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机视觉和医疗等领域。
Richard,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曾是百度集团内最年轻晋升为主任研发架构师之一,百度集团总技术委员会成员,历经百度最核心的凤巢广告、搜索和智能助手等AI业务,在自然语言处理、搜索、计算广告、对话系统以及预训练语言模型等领域有10年+算法研发及管理经验。国内外专利35+,在AAAI/EMNLP/ICDM/ACL等AI顶会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作为AI负责人领导研发出家喻户晓用户基数最大的人工智能助手,相关技术获得过DSTC10(全球多轮对话竞赛)世界冠军、EMNLP 2022 SereTOD(对话比赛)世界亚军、2022年吴文俊人工智能奖特等奖。
刘子鸣,目前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系博士生,导师是Max Tegmark。此前2020年他从北京大学获得物理学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在AI和物理的交叉:一方面AI for Physics,利用AI工具自动化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发现;另一方面Physics for AI,利用物理启发构建AI理论和更具可解释性的模型。
生命探索:生物医学大模型前景几何?
生物医学领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也是目前大语言模型应用前景最为清晰的领域之一。我们邀请将探讨如何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药物发现等。我们邀请了Jure Leskovec等学者分享他们在生物医学大模型应用中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讨论如何结合生物医学领域的特点,设计性能更加优秀的模型和算法,提升模型在真实和未见场景下的适应性,并深入探讨大模型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主题报告:基础模型在全科医学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潜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医疗领域也正在酝酿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全科医学人工智能(GMAI)作为一种先进的基础模型,拥有诸如跨模态输入输出、动态任务规范、医学知识表达等强大能力,有望解决当前医疗AI的种种局限,实现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本次分享将深入探讨GMAI模型的三大核心能力,介绍它们如何改变医疗AI的研发和应用模式,并提出一系列高影响力的应用实例。此外,还将讨论GMAI模型在验证、偏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独特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出建议。
主讲人:Jure Leskovec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副教授,也是图表示学习方法node2vec和GraphSAGE的创始人之一。他曾担任 Pinterest 首席科学家和陈-扎克伯格生物中心研究员。他开创了图神经网络领域,并与他人合著了使用最广泛的图神经网络库 PyG。他的研究贡献涵盖社交网络、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以及以药物发现为重点的计算生物医学。其研究成果曾在这些研究领域的顶级会议上获得 12 项最佳论文奖和 5 项 10 年时间考验奖。
圆桌讨论:生物医学大模型落地中的问题和挑战
● 与传统AI技术相比,大模型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在生物医学领域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 什么是生物医学大模型的第一性原理?
● 生物医药领域大模型到底应该是“通才” 还是“专才”,学术探索和工业落地,是否有Gap?
● 如何评估和提升生物医学大模型在真实、未见场景下的泛化能力?
● 生物医学大模型是否具备发现“新”的生物医学“真”知识的能力?
● 如何更快更好地推动生物医学大模型从实验室转移到各种不同临床场景,开展临床合作?
● 需要构建什么样大规模、多样化、高质量的数据集来训练大模型?如何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收集和共享数据?
● 大模型应用中如何处理患者隐私、知情同意等伦理问题?
● 如何更快地将大模型从实验室转移到临床现场?
● 学术界和产业界如何合作,培养复合型大模型人才,整合资源,推动生物医学大模型发展?
讨论嘉宾
乔木,北京水木分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之前就职于美国硅谷的IBM阿尔马登研究院,担任人工智能平台部门的研究负责人。乔木博士也是IBM发明大师,曾获得IBM杰出技术成就奖,杰出研究成果奖,和IBM高价值发明专利奖等多项重要奖励。他于2021年入选IBM全球技术学院成员,曾担任IBM全球量子大使。他于2023年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工程师,同时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工业导师。
宋乐,现任百图生科首席AI科学家。曾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终身教授、机器学习中心副主任,阿联酋MBZUAI机器学习系主任,蚂蚁金服深度学习团队负责人(P10)、阿里巴巴达摩院研究员,国际机器学习大会董事会成员。曾担任NeurIPS、ICML、ICLR、AAAI、IJCAI等AI顶会的领域主席,曾出任ICML 2022的大会主席,及同行评议期刊JMLR、IEEE TPAMI的副主编。
崔鹏,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大数据环境下的因果推理与稳定预测、网络表征学习、社会动力学建模,及其在金融科技、智慧医疗及社交网络等场景中的应用。目前担任IEEE TKDE、IEEE TBD、ACM TOMM、ACM TIST等国际顶级期刊的编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当选为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吴泰霖,西湖大学工学院的助理教授,AI+Science实验室的PI。他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进行博后,由Jure Leskovec教授指导。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他的工作发表在NeurIPS、ICLR、UAI等顶级期刊上,并被MIT Technology Review报道。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Science Advances等顶级期刊审稿人,将于今年2023年暑期加入西湖大学,建立AI + Science实验室。
张少霆博士,现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电院清源研究院副院长,曾任北卡罗莱纳大学计算机系终身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医疗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计算,大范围数据检索和机器学习等。他在Lancet Digital Health、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TPAMI、MedIA、TMI等顶级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四十余篇,总引用14,000余次,H-Index 58,并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王小川,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博士,曾任搜狗公司CEO。创立百川智能后,主持研发了Baichuan-7b、Baichuan-13b、Baichuan-53b三款大模型。其中两款开源可商用大模型在多个权威评测榜单均名列前茅,下载量突破三百万。担任搜狗CEO期间,先后主持开发了搜狗搜索、搜狗输入法、搜狗浏览器等产品,首创行业追赶者破局搜索的唯一成功模式——“三级火箭”模式,先后推动阿里巴巴和腾讯战略入股搜狗。2017年,带领搜狗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人机共生:多元视角下的智能社会
任何技术,最终服务于人。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广泛进入生活、生产和科研,智能社会正在加速到来,但对于智能社会之下的人机关系、生产关系,却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我们邀请了来自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科幻文学等不同背景的学者,组织起跨学科的多元视角,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塑造个体的认知和价值观,如何影响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并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既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又符合人类价值和伦理原则的智能社会。
圆桌讨论:人机共生的大模型伦理与价值观挑战
讨论问题列表
● AI会停留在工具层面,还是会随着技术与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主体性?未来大模型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参与到工作、教育、法律等层面的社会生活中?
● 大模型在生产力发展、创新、就业、道德与风险等层面会对人类与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会加速创新还是约束创新,是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方向还是替代人类?是会加剧歧视还是为技能缺乏者提供能多的帮助从而促进平等?
● 有效治理大模型和约束AI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应着重对AI行为的外部监管(外部安全措施拟补)还是模型层面的内部机制(内部的道德价值观对齐)?
● 进行外部约束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伦理准则?依靠内部机制时,AI 应该和什么样的价值观对齐?和人类保持一致,还是单独发展出一套适用于AI的准则 (更高的准则)?
● 在人与AI相互影响的情景下 (AI从人类数据学习,人类通过交互影响AI),人类与AI在安全、道德、价值观层面会如何相互影响?这些影响又将对社会带来怎样的变革?
讨论嘉宾
矣晓沅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他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自然语言生成和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的研究。他在NeurIPS、ICLR、AAAI、ACL、EMNLP等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担任多个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他的研究致力于AI与人文的结合、构建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出版了《具有文学表现力的中文古典诗歌自动写作方法研究》一书。他主导开发的中文古典诗歌自动创作系统“九歌”作为最著名的AI作诗系统之一,登上央视《机智过人》、《朗读者》等节目并荣获多个奖项。个人曾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海淀区十大杰出青年、新华网十大年度网络人物、西贝尔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优博等荣誉。
徐丰力,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包括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城市科学和网络科学,旨在通过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建模复杂信息系统,重点关注城市环境下群体行为模式的涌现机制。他作为第一作者在PNAS、Nature Human Behaviour、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等综合性期刊,和NeurIPS、WWW、KDD、Ubicomp等人工智能与复杂网络领域的顶级会议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曾获CAAI社会计算新星学者奖、UBICOMP最佳论文提名奖、MSRA Fellowship、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优博奖、Mansueto Postdoc Fellowship等学术荣誉。曾担任WWW、AAAI、WSDM、IJCAI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的(资深)程序委员会成员,并作为Datathon Director筹办IC2S2 2022会议。
陈楸帆,科幻作家,编剧,翻译,策展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与艺术学院,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耶鲁大学MacMillan Center访问学者、博古睿学者。曾多次获得茅盾新人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说奖、德国年度商业图书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20多国语言,代表作包括《荒潮》、《人生算法》、《AI未来进行式》(与李开复博士合著)等。
佟佳睿(Richard Tong)是一位AI技术专家、研究人员和人工智能和学习技术领域标准化的倡导者。他目前担任 IEEE 人工智能标准委员会主席。他目前是 Carnegie Learning 的首席AI架构师。他的研发重点是人工智能系统的神经符号集成认知架构、多模态推理、和智能体架构和应用。
段伟文,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牛津大学、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博古睿学者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哲学、科技伦理、人工智能的社会和伦理研究等。著有《信息文明的伦理基础》《可接受的科学:当代科学基础的反思》《网络空间的伦理反思》等。
曹建峰,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民盟广东省委员会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民盟深圳市委会法律委员会委员。兼任上海政法学院客座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工委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互联网前沿技术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法律、社会伦理研究,主要关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元宇宙、数字知识产权、数据保护、平台责任、国际数字经济治理、法律科技等领域,多次受邀参加IJCAI、ACM FAcct、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等AI领域的国内外顶级会议并作报告。
年会特色环节
读书会主题集市:
集智俱乐部读书会是集智社区的最重要的承载方式,但因为疫情的关系,近三年的读书会都是线上为主,所以希望借此年会契机,邀请社区成员一起来组织读书会主题集市,针对不同主题读书会设计主题勋章、布置不同特色的主题摊位、设置不同风格的互动游戏,邀请你一起来玩!
如果你想参与设计勋章、一起摆摊、设计游戏,请联系:zhouli@swarma.org
勋章样例
学术海报展览:
邀请集智社区成员中跟复杂科学、人工智能、因果科学、大模型、神经动力学、NeuroAI、网络科学、AI+Science等多主题(特别是经由读书会的讨论,激发大家灵感或者合作而发表成果并且致谢集智俱乐部)的学术海报,会展示在会场的各个角落,可以直接与作者沟通想法,共同探讨!
如果你也想投递现场的学术海报,请发作品(蓝白色调,尺寸宽90*高120)联系:zhouli@swarma.org
集智图书角:
由集智编辑部同事们精心挑选,复杂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中最推荐的书籍,布展成为图书角,帮助你快速构建复杂科学地图。更有可能与作者或者译者当面交流或者签书!
同时如果您是作者或者译者,希望可以推荐自己的作品并参与年会,请发作品联系:liupeiyuan@swarma.org
集智书架:
参与方式
时间:8月26日8:30-21:30
地点:中关村壹号A1座26层路演厅
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报名白天的学术活动:
● 学术海报、作品展、集智故事、徽章设计投稿被征用
通过此处了解详情:《一起涌现绽放!集智20周年学术年会的多种打开方式》
主办方
集智科学研究中心
集智科学研究中心是门头沟民政批准成立、门头沟科信局主管的民办非企业,致力于营造跨学科探索小生境,营造复杂性科学新理论。集智科学研究中心是“集智俱乐部”的运营主体,有接受社会捐赠的资质,长期面向企业、个人募集公益性捐赠款,用于集智俱乐部科学社区的运营工作,以支持复杂系统相关科研、交流、传播工作。我中心确保捐赠款的专款专用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集智学园
集智学园成立于2016年10月1日,是集智俱乐部孕育的创业团队。集智学园致力于传播复杂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促进、推动复杂科学领域的知识探索与生态构建。合作伙伴包括腾讯、华为、北京师范大学、湖畔大学、混沌大学等多家知名机构。2019年被评定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腾讯研究院
腾讯公司设立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依托腾讯公司多元的产品、丰富的案例和海量的数据,围绕产业发展的焦点问题,通过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汇集各界智慧,共同推动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致力于成为现代科技与社会人文交叉汇聚的研究平台。
凯风基金会
凯风公益基金会是国家民政部主管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也是首批由企业发起、国家民政部批准设立,并由国家民政部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公益基金会。凯风公益基金会主要通过机构合作方式,对在学术研究、政策研究、教育和公益实践方面获得重要成果、具备实力和潜力的学术精英和公益精英,进行资助和奖励,进而达到提升公共福利、增加公众利益、传播公益思想的目的。凯风公益基金会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国内外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和研究机构、专业艺术院校、国内外一流的NGO。
共创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系统设计方向
CAFA SYSTEM DESIGN
系统设计是研究关联的复杂设计议题如何形成系统效应的学科。系统设计的教学在思维方式上,注重启蒙学生从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设计思维,转向整体论和系统论的设计思维;注重实验探索新科技、新范式在设计领域引发革新的机会。培养在人工智能与参数化设计、空间原型、城市更新、产品趋势等广义设计领域有革新精神、创业潜力的设计人才。
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整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将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到微软的关键产品中,并且着眼于下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究,助力公司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和对未来计算的美好构想。
百图生科
百图生科(BioMap)是生物计算引擎驱动的创新药物研发平台,由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起创立,致力于将先进AI技术与前沿生物技术相结合,构建独特的靶点挖掘及药物设计能力,开发创新药物,造福人类健康。
水木分子
北京水木分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孵化,致力于构建生物医药行业基础大模型及新一代对话式生物医药研发助手。公司产品将服务于药物研发各环节,包括早研立项、靶点发现、分子设计优化、临床实验设计、药物重定位等,专注于生物医药垂直行业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
百川智能
百川智能成立于2023年4月10日,由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创立。公司以帮助大众轻松、普惠地获取世界知识和专业服务为使命,致力于通过语言AI的突破,构建中国最优秀的大模型底座。公司核心团队由来自搜狗、百度、华为、微软、字节、腾讯等知名科技公司的AI顶尖人才组成。已发布Baichuan-7B、Baichuan-13B、Baichuan-53b三款大模型。其中两款开源可免费商用大模型,在多个权威评测榜单均名列前茅,下载量突破三百万。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科研机构,开展战略性、原创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突破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支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建成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成为享誉全球的人工智能原创理论和技术的策源地。
逆熵社
逆熵社是一个由本科生与高中生自发建立的非营利组织,旨在通过交流讨论、组织活动、对接资源等方式,为青年人们提供在这个科技与社会飞速变革的时代下所需的复杂性思维,及现有教育体系未能提供的知识、机会和平台,帮助成员们更好地在这个时代下成长、发展。
中关村壹号
中关村壹号是北京市重点项目,由实创亿达主体运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地标园区, 位于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中心区域。中关村壹号入驻办公企业 150 余家,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金融科技等硬科技领域。2022 年园区上市企业约 7%,独角兽企业占比 10%,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 70%,专精特新企业占比约 20%,园区企业知识产权数量近万件。园区总产值达到 220 多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占收入总额的二分之一以上
集智俱乐部读书会
读书会是实践用复杂科学方法研讨复杂科学问题的模式。
集智俱乐部读书会是面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系列论文研读活动,其目的是针对各个复杂科学前沿方向,组织深入探讨相关科学议题,构建主题学术社区,提高科研信息匹配效率,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读书会活动始于 2008 年,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至今已经有 40 余个主题,内容涵盖复杂系统、人工智能、脑与意识、生命科学、因果科学、计算社会科学等。凝聚了众多优秀科研工作者,促进了科研合作发表论文,孵化了许多科研产品。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