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旋转位置编码(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RoPE)是论文 Roformer: Enhanced Transformer With Rotray Position Embedding 提出的一种能够将相对位置信息依赖集成到 self-attention 中并提升 transformer 架构性能的位置编码方式。而目前很火的 LLaMA、GLM 模型也是采用该位置编码方式。和相对位置编码相比,RoPE 具有更好的外推性,目前是大模型相对位置编码中应用最广的方式之一。

Pytorch训练营,花两个星期彻底掌握代码实现

CV各大方向专栏与各个部署框架最全教程整理

CV全栈指导班、基础入门班、论文指导班 全面上线!!

作者:绝密伏击

单位奇虎360高级算法专家

来源:PaperWeekly
仅用于学术分享,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备注:什么是大模型外推性?


外推性是指大模型在训练时和预测时的输入长度不一致,导致模型的泛化能力下降的问题。例如,如果一个模型在训练时只使用了 512 个 token 的文本,那么在预测时如果输入超过 512 个 token,模型可能无法正确处理。这就限制了大模型在处理长文本或多轮对话等任务时的效果。




旋转编码RoPE


1.1 基本概念


在介绍 RoPE 之前,先给出一些符号定义,以及基本背景。


首先定义一个长度为  的输入序列为:

其中  表示输入序列中第  个 token,而输入序列  对应的 embedding 表示为:

其中  表示第  个 token  对应的  维词嵌入向量。

接着在做 self-attention 之前,会用词嵌入向量计算  向量同时加入位置信息,函数公式表达如下:

其中  表示第  个 token 对应的词向量  集成位置信息  之后的 query 向量。而  和  则表示第  个 token 对应的词向量  集成位置信息  之后的 key 和 value 向量。

而基于 transformer 的位置编码方法都是着重于构造一个合适的  函数形式。

而计算第  个词嵌入向量  对应的 self-attention 输出结果,就是  和其他  都计算一个 attention score ,然后再将 attention score 乘以对应的  再求和得到输出向量 

1.2 绝对位置编码


对于位置编码,常规的做法是在计算 query,key 和 value 向量之前,会计算一个位置编码向量  加到词嵌入  上,位置编码向量  同样也是  维向量,然后再乘以对应的变换矩阵 

而经典的位置编码向量  的计算方式是使用 Sinusoidal 函数:

其中  表示位置  维度向量  中的第  位置分量也就是偶数索引位置的计算公式,而  就对应第  位置分量也就是奇数索引位置的计算公式。


1.3 2维旋转位置编码


论文中提出为了能利用上 token 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假定 query 向量  和 key 向量  之间的内积操作可以被一个函数  表示,该函数  的输入是词嵌入向量  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找到一个等价的位置编码方式,从而使得上述关系成立。

假定现在词嵌入向量的维度是两维 ,这样就可以利用上 2 维度平面上的向量的几何性质,然后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满足上述关系的  和  的形式如下:
这里面 Re 表示复数的实部。

进一步地, 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式子:
看到这里会发现,这不就是 query 向量乘以了一个旋转矩阵吗?这就是为什么叫做旋转位置编码的原因。

同理, 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式子
最终  可以表示如下:

关于上面公式(8)~(11)的具体推导,可以参见文章最后的附录,或者参考文章:一文看懂 LLaMA 中的旋转式位置编码(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

1.4 扩展到多维


将2维推广到任意维度,可以表示如下:
内积满足线性叠加性,因此任意偶数维的 RoPE,我们都可以表示为二维情形的拼接,即
将 RoPE 应用到前面公式(4)的 Self-Attention 计算,可以得到包含相对位置信息的 Self-Attetion:

中,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  是一个正交矩阵,它不会改变向量的模长,因此通常来说它不会改变原模型的稳定性。

1.5 RoPE 的高效计算


由于  的稀疏性,所以直接用矩阵乘法来实现会很浪费算力,推荐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 RoPE:

其中  是逐位对应相乘,即计算框架中的  运算。从这个实现也可以看到,RoPE 可以视为是乘性位置编码的变体。

总结来说,RoPE 的 self-attention 操作的流程是:对于 token 序列中的每个词嵌入向量,首先计算其对应的 query 和 key 向量,然后对每个 token 位置都计算对应的旋转位置编码,接着对每个 token 位置的 query 和 key 向量的元素按照两两一组应用旋转变换,最后再计算 query 和 key 之间的内积得到 self-attention 的计算结果。

论文中有个很直观的图片展示了旋转变换的过程:


1.6 远程衰减


可以看到,RoPE 形式上和前面公式(6)Sinusoidal 位置编码有点相似,只不过 Sinusoidal 位置编码是加性的,而 RoPE 可以视为乘性的。在  的选择上,RoPE 同样沿用了 Sinusoidal 位置编码的方案,即 ,它可以带来一定的远程衰减性。


具体证明如下:将  两两分组后,它们加上 RoPE 后的内积可以用复数乘法表示为:

并约定 ,那么由 Abel 变换(分部求和法)可以得到:

所以

因此我们可以考察  随着相对距离的变化情况来作为衰减性的体现: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相对距离的变大,内积结果有衰减趋势的出现。因此,选择 ,确实能带来一定的远程衰减性。论文中还试过以  为初始化,将  视为可训练参数,然后训练一段时间后发现  并没有显著更新,因此干脆就直接固定  了。



RoPE实验


我们看一下 RoPE 在预训练阶段的实验效果:

从上面可以看出,增大序列长度,预训练的准确率反而有所提升,这体现了 RoPE 具有良好的外推能力。

下面是在下游任务上的实验结果:
其中 RoFormer 是一个绝对位置编码替换为 RoPE 的 WoBERT 模型,后面的参数(512)是微调时截断的maxlen,可以看到 RoPE 确实能较好地处理长文本语义。



RoPE代码实现


Meta 的 LLAMA 和 清华的 ChatGLM 都使用了 RoPE 编码,下面看一下具体实现。

3.1 在LLAMA中的实现


# 生成旋转矩阵
def precompute_freqs_cis(dim: int, seq_len: int, theta: float = 10000.0):
    # 计算词向量元素两两分组之后,每组元素对应的旋转角度\theta_i
    freqs = 1.0 / (theta ** (torch.arange(0, dim, 2)[: (dim // 2)].float() / dim))
    # 生成 token 序列索引 t = [0, 1,..., seq_len-1]
    t = torch.arange(seq_len, device=freqs.device)
    # freqs.shape = [seq_len, dim // 2] 
    freqs = torch.outer(t, freqs).float()  # 计算m * \theta

    # 计算结果是个复数向量
    # 假设 freqs = [x, y]
    # 则 freqs_cis = [cos(x) + sin(x)i, cos(y) + sin(y)i]
    freqs_cis = torch.polar(torch.ones_like(freqs), freqs) 
    return freqs_cis

# 旋转位置编码计算
def apply_rotary_emb(
    xq: torch.Tensor,
    xk: torch.Tensor,
    freqs_cis: torch.Tensor,
)
 -> Tuple[torch.Tensor, torch.Tensor]:
    # xq.shape = [batch_size, seq_len, dim]
    # xq_.shape = [batch_size, seq_len, dim // 2, 2]
    xq_ = xq.float().reshape(*xq.shape[:-1], -12)
    xk_ = xk.float().reshape(*xk.shape[:-1], -12)

    # 转为复数域
    xq_ = torch.view_as_complex(xq_)
    xk_ = torch.view_as_complex(xk_)

    # 应用旋转操作,然后将结果转回实数域
    # xq_out.shape = [batch_size, seq_len, dim]
    xq_out = torch.view_as_real(xq_ * freqs_cis).flatten(2)
    xk_out = torch.view_as_real(xk_ * freqs_cis).flatten(2)
    return xq_out.type_as(xq), xk_out.type_as(xk)

class Attentio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args: ModelArgs):
        super().__init__()

        self.wq = Linear(...)
        self.wk = Linear(...)
        self.wv = Linear(...)

        self.freqs_cis = precompute_freqs_cis(dim, max_seq_len * 2)

    def forward(selfx: torch.Tensor):
        bsz, seqlen, _ = x.shape
        xq, xk, xv = self.wq(x), self.wk(x), self.wv(x)

        xq = xq.view(batch_size, seq_len, dim)
        xk = xk.view(batch_size, seq_len, dim)
        xv = xv.view(batch_size, seq_len, dim)

        # attention 操作之前,应用旋转位置编码
        xq, xk = apply_rotary_emb(xq, xk, freqs_cis=freqs_cis)

        # scores.shape = (bs, seqlen, seqlen)
        scores = torch.matmul(xq, xk.transpose(12)) / math.sqrt(dim)
        scores = F.softmax(scores.float(), dim=-1)
        output = torch.matmul(scores, xv)  # (batch_size, seq_len, dim)
  # ......


这里举一个例子,假设 batch_size=10, seq_len=3, d=8,则调用函数 precompute_freqs_cis(d, seq_len) 后,生成结果为:


In [239]freqs_cis
Out[239]
tensor([[ 1.0000+0.0000j,  1.0000+0.0000j,  1.0000+0.0000j,  1.0000+0.0000j],
        [ 0.5403+0.8415j,  0.9950+0.0998j,  0.9999+0.0100j,  1.0000+0.0010j],
        [-0.4161+0.9093j,  0.9801+0.1987j,  0.9998+0.0200j,  1.0000+0.0020j]])


以结果中的第二行为例(对应的 m = 1),也就是:
最终按照公式(12)可以得到编码之后的 

注意:在代码中是直接用 freqs_cis[0] * xq_[0] 的结果表示第一个 token 对应的旋转编码(和公式 12 计算方式有所区别)。其中将原始的 query 向量  转换为了复数形式。


In [351]: q_ = q.float().reshape(*q.shape[:-1], -12)

In [352]: q_[0]
Out[352]: 
tensor([[[ 1.0247,  0.4782],
         [ 1.5593,  0.2119],
         [ 0.4175,  0.5309],
         [ 0.4858,  0.1850]]
,

        [[-1.7456,  0.6849],
         [ 0.3844,  1.1492],
         [ 0.1700,  0.2106],
         [ 0.5433,  0.2261]]
,

        [[-1.1206,  0.6969],
         [ 0.8371, -0.7765],
         [-0.3076,  0.1704],
         [-0.5999, -1.7029]]
])

In [353]: xq = torch.view_as_complex(q_)

In [354]: xq[0]
Out[354]: 
tensor([[ 1.0247+0.4782j,  1.5593+0.2119j,  0.4175+0.5309j,  0.4858+0.1850j],
        [-1.7456+0.6849j,  0.3844+1.1492j,  0.1700+0.2106j,  0.5433+0.2261j],
        [-1.1206+0.6969j,  0.8371-0.7765j, -0.3076+0.1704j, -0.5999-1.7029j]]
)

这里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主要是利用了复数的乘法性质。

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复数乘法的性质:

因此要计算:

可以转化为计算:

所以可以将公式(12)转化为两个复数的乘法运算。

3.2 在ChatGLM中的实现

和 LLAMA 的实现方式相差不大。代码如下:


class RotaryEmbedding(torch.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dim, base=10000, precision=torch.half, learnable=False):
        super().__init__()
         # 计算 \theta_i
        inv_freq = 1. / (base ** (torch.arange(0, dim, 2).float() / dim))
        inv_freq = inv_freq.half()

        self.learnable = learnable
        if learnable:
            self.inv_freq = torch.nn.Parameter(inv_freq)
            self.max_seq_len_cached = None
        else:
            self.register_buffer('inv_freq', inv_freq)
            self.max_seq_len_cached = None
            self.cos_cached = None
            self.sin_cached = None
        self.precision = precision

    def forward(self, x, seq_dim=1, seq_len=None):
        if seq_len is None:
            seq_len = x.shape[seq_dim]
        if self.max_seq_len_cached is None or (seq_len > self.max_seq_len_cached):
            self.max_seq_len_cached = None if self.learnable else seq_len
            # 生成 token 序列索引 t = [0, 1,..., seq_len-1]
            t = torch.arange(seq_len, device=x.device, dtype=self.inv_freq.dtype)
            # 对应m * \theta
            freqs = torch.einsum('i,j->ij', t, self.inv_freq)
            # 将 m * \theta 拼接两次,对应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emb = torch.cat((freqs, freqs), dim=-1).to(x.device)
            if self.precision == torch.bfloat16:
                emb = emb.float()

            # [sx, 1 (b * np), hn]
            cos_cached = emb.cos()[:, None, :]  # 计算得到cos(m*\theta)
            sin_cached = emb.sin()[:, None, :]  # 计算得到cos(m*\theta)
            if self.precision == torch.bfloat16:
                cos_cached = cos_cached.bfloat16()
                sin_cached = sin_cached.bfloat16()
            if self.learnable:
                return cos_cached, sin_cached
            self.cos_cached, self.sin_cached = cos_cached, sin_cached
        return self.cos_cached[:seq_len, ...], self.sin_cached[:seq_len, ...]

    def _apply(self, fn):
        if self.cos_cached is not None:
            self.cos_cached = fn(self.cos_cached)
        if self.sin_cached is not None:
            self.sin_cached = fn(self.sin_cached)
        return super()._apply(fn)

def rotate_half(x):
    x1, x2 = x[..., :x.shape[-1] // 2], x[..., x.shape[-1] // 2:]
    return torch.cat((-x2, x1), dim=x1.ndim - 1)  



RoPE的外推性


我们都知道 RoPE 具有很好的外推性,前面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这里解释下具体原因。

RoPE 可以通过旋转矩阵来实现位置编码的外推,即可以通过旋转矩阵来生成超过预期训练长度的位置编码。这样可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我们回顾一下 RoPE 的工作原理:假设我们有一个  维的绝对位置编码 ,其中  是位置索引。我们可以将  看成一个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我们可以定义一个  维空间中的一个旋转矩阵 ,它可以将任意一个点沿着某个轴旋转一定的角度。我们可以用  来变换 ,得到一个新的点 。我们可以发现, 和  的距离是相等的,即 。这意味着  和  的相对关系没有改变。但是, 和  的距离可能发生改变,即 。这意味着  和  的相对关系有所改变。因此,我们可以用  来调整不同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

如果我们想要生成超过预训练长度的位置编码,我们只需要用  来重复变换最后一个预训练位置编码 ,得到新的位置编码
依此类推。这样就可以得到任意长度的位置编码序列 ,其中  可以大于 。由于  是一个正交矩阵,它保证了  和  的距离不会无限增大或缩小,而是在一个有限范围内波动。这样就可以避免数值溢出或下溢的问题。同时,由于  是一个可逆矩阵,它保证了  和  的距离可以通过  的逆矩阵  还原到  和  的距离,即

这样就可以保证位置编码的可逆性和可解释性。

总结而言:

旋转编码 RoPE 可以有效地保持位置信息的相对关系,即相邻位置的编码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远离位置的编码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可以增强模型对位置信息的感知和利用。这一点是其他绝对位置编码方式(如正弦位置编码、学习的位置编码等)所不具备的,因为它们只能表示绝对位置,而不能表示相对位置。

旋转编码 RoPE 可以通过旋转矩阵来实现位置编码的外推,即可以通过旋转矩阵来生成超过预训练长度的位置编码。这样可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这一点是其他固定位置编码方式(如正弦位置编码、固定相对位置编码等)所不具备的,因为它们只能表示预训练长度内的位置,而不能表示超过预训练长度的位置。

旋转编码 RoPE 可以与线性注意力机制兼容,即不需要额外的计算或参数来实现相对位置编码。这样可以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和内存消耗。这一点是其他混合位置编码方式(如 Transformer-XL、XLNet 等)所不具备的,因为它们需要额外的计算或参数来实现相对位置编码。



总结


最近一直听到旋转编码这个词,但是一直没有仔细看具体原理。今天花时间仔细看了一遍,确实理论写的比较完备,而且实验效果也不错。目前很多的大模型,都选择了使用了这种编码方式(LLAMA、GLM 等)。



附录


这里补充一下前面公式 1.3.2 节中,公式(8)~(11)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回到之前的公式(8),编码之后的  以及内积  的形式如下:

上面的公式为什么满足: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基本的复数相关知识。

首先看到上述  和  公式中有个指数函数: 

这个其实是欧拉公式,其中  表示任意实数,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是复数中的虚数单位,则根据欧拉公式有:

则是上述指数函数可以表示为实部为 ,虚部为  的一个复数,欧拉公式建立了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复数之间的桥梁。

则上述  和  公式的
然后我们看回公式:
其中  是个二维矩阵, 是个二维向量,相乘的结果也是一个二维向量,这里用  表示:

然后首先将  表示成复数形式:
接着

其实就是两个复数相乘:

然后就有:

将结果重新表达成实数向量形式就是:

这里不难发现就是 query 向量乘以了一个旋转矩阵。

这就是为什么叫做旋转式位置编码的原因。

同理可得 key 向量 

最后还有个函数 
其中  表示一个复数  的实部部分,而  则表示复数  的共轭。

复习一下共轭复数的定义:

所以可得:

继续可得:

接下来我们就要证明函数  的计算公式是成立的。

首先回顾一下 attention 操作,位置  的 query 和位置  的 key 会做一个内积操作:

接着进行推导,我们整理一下:

这就证明上述关系是成立的,位置  的 query 和位置  的 key 的内积就是函数 

把上面的式子用矩阵向量乘的形式来表达就是:


参考文献

[1] ROFORMER: ENHANCED TRANSFORMER WITH 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 https://arxiv.org/pdf/2104.09864.pdf

[2] 梁德澎:一文看懂 LLaMA 中的旋转式位置编码(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https://zhuanlan.zhihu.com/p/642884818

[3] 马梦之:一步一步,推导旋转位置编码(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 RoPE)https://zhuanlan.zhihu.com/p/644585013

[4] Transformer升级之路:博采众长的旋转式位置编码

若觉得还不错的话,请点个 “赞” 或 “在看” 吧

全栈指导班

全栈指导班面向的是真正想从事CV的、想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面的、具备算法工程师思维的朋友
有很多朋友仅仅了解自己的科研方向、仅仅了解YOLO怎么用,做过几个简单的项目,但从没系统地学过CV,也没有重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很多朋友想找目标检测的岗位、医学图像的岗位,但实际上哪个企业招聘上写目标检测工程师呢?写的都是算工程师,一个合格的算法工程师需要能快速上手任意一个新的方向,这意味着需要广泛大知识面、扎实的基础、很强的自学能力。知识面太少,谈何设计模型?不会看论文,谈何学习能力?
因此,对于全栈班而言,如何培养上面这三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意味着它与基础入门班不同之处在于全栈班更注重培养方法、能力以及知识面
内容范围:全栈。包括基础、代码能力、模型设计分析、目标检测、数字图像处理、部署等全流程
说明:虽然看起来跟基础入门班内容没什么区别,但实际每个内容涉及更深、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且包含部署方面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比如同样的模型设计,基础班只要求掌握十几个模型的设计思路,全栈班会要额外推荐一些重要的论文去学、要求效率更高,且基础班是老师直接讲,而全栈班是学员先自主学再指导,前者是入门、后者是深入学习。
如果你本身是一个基础很好的,仅仅想学习部署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报名,我们会针对你的个人情况,单独设计部署方面的学习计划,安排有六年部署工作经验的大佬给你指导。
课程形式:50%学员自主学习+50%的方法、能力的指导培养。可以理解为报了一个全栈班,就是找了两个大佬对你进行二对一指导,但仍然是你自己自学。

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全栈班报名”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