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城市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城市科学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与社会各界对于城市科学研究需求的扩展,共同促成了机会点的出现。
那么,应如何更好地利用复杂性科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问题,如何处理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又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呢?
为了促进跨学科交流和碰撞、扩展科研思维、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创新,“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城市科学”读书会的最后一次分享,我们将组织一次圆桌活动,希望通过分享+圆桌讨论的形式,帮助大家更好地交流。其中分享环节,我们邀请到了在城市物联网产业界有多年从业经验的炊文伟老师进行分享。在圆桌讨论环节,董磊、李海峰、李勇、王静远、茅明睿等不同背景的老师将围绕城市科学的交叉特点、机会、技术及应用挑战等话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集智俱乐部的“城市科学”读书会由北京大学助理教授董磊联合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朱递、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李海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寄家豪共同发起,通过对“城市作为复杂系统”的理论、研究方法及应用的分享、讨论和梳理,促进相关领域学者的交流,推动交叉学科间的合作,促进城市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本系列读书会线上进行,2023年7月1日开始,每周六晚 20:00-22:00,持续时间预计10周。欢迎对城市科学这一前沿领域有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

分享简介
分享简介
本期读书会,炊文伟老师将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下,通过人、机遇、挑战、未来四大篇章,从产业、学术、资本三个维度介绍其超过10年城市物联网从业经验中对复杂系统视角的城市科学相关问题的思考,以期与圆桌嘉宾和观众进行思维碰撞和价值分享。
篇章1以“人”为主题,探讨市场和技术双重驱动下的不同领域人员在城市科学相关产业中扮演的角色。分别探讨产业维度的战略规划、市场营销、产品运营,学术维度的技术员、工程师、科学家,以及资本维度的产业投资、私募投资、风险投资、自然基金等。
篇章2以“机遇”为主题,探讨城市科学的机会点及背后原因。在产业维度,探讨城市科学产业核心痛点及商业闭环机制;在学术维度,探讨Beyond Transformer的基础架构与基于Transformer+Diffution的工程落地之间的联系;在资本维度,探讨以培育种子为核心的市场培育机制。
篇章3以“挑战”为主题,探讨城市科学领域亟需突破的技术和应用。通过系统工程的视角,以城市中传感器的视觉+语言研究为例,在产业维度探讨多厂商的竞争与合作,在学术维度探讨多领域多学科多工种的合作,在资本维度探讨服务实体的主次的关系转换。
篇章4以“未来”为主题,探讨城市科学未来的发展空间。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讨政务、交通、城市治理、医疗、教育、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分享大纲
分享大纲
产业:市场驱动 学术:技术驱动 资本
产业:商业闭环 学术:探寻Beyond Transformer的基础架构 资本:培育种子
产业:从系统工程视角看待多厂商的竞争与合作 学术:从系统工程视角看待多领域多学科多工种的合作 资本:从系统工程视角看待服务实体的主次的关系转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拟讨论的问题
拟讨论的问题
在城市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各位嘉宾做城市科学的优势、可能存在的短板以及未来可能的路径?
城市科学之法则与物理科学之法则的差异和相同?
大模型的浪潮下,您认为城市科学的机会点有哪些?是什么促成了这些机会点?
每天都在想的一个困扰您的问题(想要突破的技术/应用挑战)?
如果没有资源的限制,您认为在未来5-10年,城市科学哪个方面会有特别大的想象空间?
主讲人介绍
主讲人介绍

圆桌嘉宾介绍
圆桌嘉宾介绍





直播信息
直播信息
因果科学读书会第一季
由集智俱乐部社区成员龚鹤扬、高亦斌和郭瑞东等人共同发起,从2020年8月26日到2021年1月2日,共有崔鹏、周晓华等老师同学在内的32位讲者,分享了32个不同的主题,B站人气累积10万+,来自海内外不同高校或者企业的一线科研工作者273名,因果读书会借助集体智慧,在100多天的时间里,撬动了数十万人次的共同参与,形成了一场因果科学风暴!

详情请见:
城市科学读书会启动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