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谁也想不到,2023年创新药最大的黑马,竟是百利天恒。

12月12日,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就BL-B01D1项目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后者支付8亿美元预付款,5亿美元近期或有付款,以及71亿美元里程碑金额,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

首付款8亿美元,超越此前百济神州创造的6亿美金首付款记录,再度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的最高纪录,2023年创新药爆了个大彩蛋

百利天恒开盘涨停,目前市值超600亿元,较上市首日收盘涨超360%,而持股75%的掌门人朱义,身价猛涨至450亿元,稳坐科创板首富宝座。

百利天恒和朱义的故事,得从一位大学老师开始说起。

弃教从医

此前有媒体言,朱义身上有鲁迅的影子,不仅是外表,方脸、平头、浓密的胡须,更是其说话同样幽默而尖锐,利剑无锋,却能直刺心头。

但时代不同,两人选择的路恰恰相反,鲁迅是弃医从文,而朱义是弃教从医。

朱义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1963年出生于四川南充,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后在复旦大学生物系攻读生物物理硕士,又获得了四川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被分配到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87年到1990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任教。

彼时的实验室由于缺乏项目资金和先进设备,根本无法开展一些有质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说是枯燥乏味,朱义“不安分”的心也沉寂已久。在下海潮的影响下,朱义决定辞去“铁饭”工作,投商业,试图做出一番成就。

离开华西医科大学后,朱义进入四川省科委下的一家生物医药公司,担任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其研发成果通过了省科委的成果鉴定。

后来,该公司与温江电力公司合作开办制药厂,朱义便来到了温江。不过,因经营发展理念不同,公司决定将其换掉,朱义只能被迫离开公司。

失意下,朱义去了广西北海,做了那两年爆火的房地产生意,积累了不少资金。1994年,回到四川后,仍然从事建材行业。

建材生意日益红火,生活富余,但朱义并不甘心,时常想起儿时救死扶伤的梦想,数年刻苦学习对医学的热爱,经过无数个夜晚的挣扎和考量后,他下定决心,重回温江,走回“老路”。

重返温江

1996年,朱义再次来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温江。

有了经验,这一次朱义决定自己办厂,在温江创办了百利天恒的前身百利药业,并任董事长、总经理,凡事亲力亲为。

厂有了,做什么药?

为了寻找答案,朱义走访各大医院医生、分析用药需求后,将抗病毒药品作为主产品,这恰好符合他在华西医科大学的病毒分子生物研究。

第一个产品,他盯上了仿制药利巴韦林,并信贷了400万元,用其中的60万将其从常州某药商的手里买下,并租借了一个粮食局的仓库改造为厂房,开始生产。

新博林,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一度成为百利天恒的当家产品。

药有了,怎么卖?

为打开市场,朱义又带领团队找代理、跑医院、学术推广,与此同时,他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模式,突破了传统代理商模式,建立了自营销售队伍。

第一年,利巴韦林就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销售团队搭建后,收入更是一路猛涨。

2006年,百利天恒注册成立,彼时其产品版图包含了化药仿制药和中成药制剂板块。

疫情爆发时,朱义正在国外做研究,在得知疫情后,大年初四,第一时间组织公司复工复产,加大对利巴韦林的生产,保障药物供应。

创业不易,凡事亲力亲为,朱义总是很忙,陪孩子时间太少,一度觉得亏欠家人,还曾表示,大学时很喜欢运动,但现在太忙了就放弃了,唯一的兴趣就是打扑克。

沙里淘金

2010年前后,国内创新药可谓一片蛮荒,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几乎空白,首次提交IND的中国创新药仅30款左右。

朱义却早已嗅到行业风向,知道仿制药利润正在缩减,百利天恒继续走仿制药的老路是在慢性死亡,必须转型创新药,也开始尝试小分子创新药物的研发。

朱义亲自带队建立起药物研发、生产到营销的完整体系,确立了以仿制药养创新药的路线,并使出一系列雷霆手段,表明在沙里淘金的决心。这位60后老一代创始人的魄力、勇气以及前瞻的眼界,一览无遗。

以2011年为节点,以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为代表的中国创新药企密集成立,当年百利天恒就拿出了营业收入10.88%的钱来搞研发

深知研发国际化的重要性,2013年又飞往美国实地考察,次年在西雅图成立子公司Systimmune,聚焦抗肿瘤创新抗体药物,正式进入创新生物制药领域。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2年6月,百利天恒研发投入分别为18,141.07万元、19,569.88万元、27,860.28万元和17,322.5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03%、19.32%、34.97%和56.84%,占比逐年快速增加。

截止2023年Q3,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85亿元,仅够维持一年,而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5.17亿元,同比增长82.18%,可谓富贵险中求。

说实话,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创新药巨头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研发费用相比,百利天恒根本不够看,但其激进的研发策略在国内并不多见,从其核心产品便能一窥一二

公司目前有 9 个创新生物药在研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全球范围内进入临床研究的四特异性抗体,仅百利天恒的GNC-038、GNC-039、GNC-035;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双抗ADC获批上市,百利天恒的BL-B01D1是全球第三个、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双抗ADC药物,也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

遗憾的是,公司目前并没有一款创新药上市,做了近20年的仿制药,加上创新药研发极度烧钱,大船掉头非一日之功,并非人人都是恒瑞医药,百利天恒代表了更多传统药企的转型漫漫长路

说在最后:

2004年,朱义在新年寄语中说,“我有很多的期盼”,其中就包括对新药研发的期盼。

2023年1月,百利天恒成功上市,成为今年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也是成都市温江区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本土企业。12月,百利天恒与BMS达成合作,拿下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最高纪录。

百里天恒为2023年开了一个好头,末尾又爆了一个彩蛋,朱义20年前的期盼,也算实现一半了。

—The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