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消息,近期举行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2024)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教授以《人工智能发展的治理挑战》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薛澜在演讲中表示,中国 AI 最新发展态势基本平稳,现在国内有超过130个大模型。尽管单从量上讲进步很大,但实际上中国大模型还存在不少问题。他提到有不少大模型是用“套壳”和拼装的方式构建的,而且算力也被“卡脖子”了。
“目前很多国外的模型是开源的,那么在开源的基础上进行套壳就可以形成一个套壳的大模型,接着再将一些这样的大模型拼装在一起就变成更大的大模型,这种方式做出来的大模型背后的原创性是有限的。另外,我们算力也被“卡脖子”,比如英伟达的GPU A100和H100被美国禁售,很多公司受到影响。”薛澜表示,此外,中国数据质量比较低,没有真正产业化,相对标准化的数据服务商还比较少,而且中国资本短视等,都是中国大模型产业下一步发展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这是薛澜近期非常罕见地提及中国与美国 AI 大模型产业的一些套壳、算力、技术差距等问题。
薛澜表示,随着2022年11月份ChatGPT问世之后, AI 领域技术创新加速,尤其是以OpenAI为代表的美国技术前沿公司更是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今年OpenAI推出了非常独特、跨模态的视频生成工具Sora,时长可以达到60秒,惊艳全球,将对短视频等很多媒体娱乐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同时,自动驾驶、广告、教育、医疗、安防等不同领域也受到很大影响并有可能成为Sora潜在的应用市场。
“同时,美国在AI算力的核心硬件方面也有很多新突破,如Groq LPU这一新的大模型推理芯片,其制程虽然还是14nm,但由于有TSA架构,使得其特定的处理能力非常快,推理速度比GPU快10倍,但能耗只是它的1/10。”薛澜称。
薛澜坦言,随着美国Groq、英伟达、OpenAI等公布多个 AI 新技术不断突破,进一步把中美大模型技术差距拉大,这对于中国的创新体系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中国现在的创新模式还是遵循比较传统的线性模式,即从学术研究开始,到工程技术,最后再到产品。这个模式无法形成研究、工程和市场间密不可分的生态,这是现在中国创新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薛澜表示。
薛澜指出,“中国 AI 的最新发展态势基本平稳,中国在 AI 领域发表论文全世界最多,美国是第二,中美合作的论文也很多。在AI大模型方面,现在已经超过130个大模型。如果单从量上讲进步很大,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大模型还存在不少问题,因为有不少是用套壳和拼装的方式构建的。而且,我们的算力也被‘卡脖子’。
同时,中国数据质量比较低也是一个问题。中国的数据量很大,但没有真正产业化,相对标准化的数据服务商还比较少,因为大数据服务不赚钱,公共数据企业没有意愿去清洗,定制化服务又一般收费比较高。因此,数据市场如何构建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就是资本短视。资本短视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对中国资本市场政策不稳定的担心,另外就是商业化面临一些挑战等。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大模型产业下一步发展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薛澜认为,从综合社会收益讲,生成式 AI 的渗透性非常强,对社会影响是全面的。对制造业来说,AI 有利于推动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潜力巨大。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探索,例如,三一重工制造工厂应用 AI 技术后提高185%,生产周期30天缩短到7天。同时,AI 在推动智力密集型的服务产业规模化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3年,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 AI 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 AI 治理中国方案,包括主张建立 AI 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不断提升 AI 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支持在充分尊重各国政策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 AI 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讨论成立国际 AI 治理机构等。
“总体来说,中国的 AI 有雄厚积累与先发优势,形成了推动 AI 发展的总体规划,在过去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治理框架, AI 技术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同时,中国 AI 发展未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怎么样形成不同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包括大中小企业等等,这种多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 AI 领域发展至关重要;其次是产业生态问题,如何建立企业、资金、人才等多方面主体和多方面资源能够有效流通协调一致的产业生态。第三是治理问题,怎么形成可预期、包容审慎、敏捷有效的治理框架,为形成鼓励 AI 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生态奠定制度基础;最后,就是怎么聚集全球顶尖 AI 人才,OpenAI是全世界各国不同优秀人才聚集发展起来,人才多元化程度很高,中国在这方面需要加大开放力度。”薛澜坦言。
薛澜在演讲结尾强调,“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 AI 领域能够抓住发展机遇,克服重重困难,迎接多方面的挑战,有效防控各种风险,让 AI 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世界和平发展服务。”
关于我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来源 | 本文转载自钛媒体AGI,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