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知识库】
(下划浏览)
在全球化和技术革新浪潮中,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力量,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一系列复杂的治理挑战。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建立有效的国际治理框架变得尤为迫切。AI国际治理知识库关注全球视野下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的关键趋势与地缘政治背景下的科技和数字治理问题,为关注相关问题的朋友提供及时、有效、严谨、全面的知识信息。
无人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交通领域的一次革命,正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它不仅代表着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也预示着社会生产力的一次重大飞跃。我国紧抓第四次科技革命风口,推出《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作为指导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与规范。
1.适用范围
2.基本原则
3. 应用场景
Part2自动驾驶汽车相关囊括人员及车辆
1.运输经营者
2.运输车辆
3.人员配备
Part3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保障与监督
1.安全保障规则
2.监督管理规则
Part4
国内外政策发展梳理
1.国内政策发展脉络
2.国外发展脉络
应用场景
- 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经营活动的,可在物理封闭、相对封闭或路况简单的固定线路、交通安全可控场景下进行;
- 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的,可在交通状况良好、交通安全可控场景下进行;
- 审慎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活动;
- 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在点对点干线公路运输或交通安全可控的城市道路等场景下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
- 禁止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活动。
自动驾驶汽车相关囊括人员及车辆
运输经营者
- 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自动驾驶汽车应按照法律、规定有关要求,提供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凭证以及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凭证或事故赔偿保函。
- 安全员应符合交通运输领域从业人员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取得相应业务类别的从业资格。
安全保障规则
- 应急处置:自动驾驶运输经营者应制定自动驾驶汽车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类型和级别、处置方法、应急响应程序、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等,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自动驾驶汽车在运营过程中发生车辆故障或安全事故时,自动驾驶运输经营者应按应急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做好应急处置;发生人员伤亡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事发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 日常监督: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自动驾驶汽车运输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开展监督检查,依法定职权督促自动驾驶汽车生产企业和自动驾驶运输经营者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保障运输安全。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高于本指南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 隐患整改: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运营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定职权责令自动驾驶汽车生产企业和自动驾驶运输经营者迅速整改。无法保障运输安全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处理。
- 信息反馈:在运营中如发现自动驾驶汽车存在技术缺陷、隐患和问题的,自动驾驶运输经营者应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反馈,有关主管部门督促汽车生产企业迅速排查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运营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定期监测汇总本地自动驾驶运营服务情况,掌握行业安全和运营服务情况。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每年年底前向部报告辖区内自动驾驶汽车运输经营情况。
国内政策发展脉络
主编丨刘典
编辑丨王瑾瑜
排版丨赵杨博
审核丨梁正 鲁俊群
关于我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