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十来年,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明星”。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制定或正在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计划,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跟语言无关,如电脑下围棋、象棋,汽车、飞机无人驾驶等;另一类跟语言有关,突出的如机器翻译,还有如“聊天机器人”。以汉语为处理对象的自然语言处理即“中文信息处理”,无疑为后面这一类人工智能所需要;然而当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深度学习”所获得的人工智能,与语言学本体研究,不是结合得更加紧密,而是越来越疏远了。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语言学科逐渐被边缘化,汉语语言学人面对人工智能普遍感到茫然。原因在哪里?我们不能不反思。人工智能完全靠计算机计算,算的是具有多模态的变量的目标函数“y= f(x)”。计算机凭借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所获得的大数据,以及不断优化的算法、算力,能很快求解那一个个具有多模态的变量的目标函数。显然,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就靠那“数据”“算法”“算力”三驾马车的驱动。语言学能介入人工智能的就是其中的“数据”部分。语言学介入什么?就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怎么介入?靠中文信息处理。中文信息处理所能提供的语言知识哪儿来?需要从汉语本体研究那里来。而现在的状况是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本体研究没连接好,换句话说,没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因此,说实在的,目前关涉语言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仅仅是提升了计算机的“技能”,而并非真正的“智能”;那三驾马车中的“数据”这一驾马车的驱动缺了“语言知识”这个轮子,无怪乎目前各类机器翻译问题多多。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亟需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解决“接口”问题,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本体研究两方面都需要作出努力。本报告仅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好“接口”问题的意见与建议。目前我们的汉语本体研究更多地注重“理论”思辨,注重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这就语言研究本身而言无可非议;但从中文信息处理的应用需求角度讲,这样的汉语本体研究并不能为中文信息处理提供所需的关于语言的“知识数据”。这就要求从事汉语本体研究的学者关注、了解中文信息处理的需求,更要从中文信息处理的需求出发加强对语言事实的研究。具体说,为了能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本体研究之间的接口问题,今后汉语本体研究似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第一,树立“关联”意识,运用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进一步深入句法语义研究。第二,加强词语和句法格式的句法、语义的特征研究。第三,进行汉语语言信息结构的探究。第四,加强现代汉语“边缘(periphery)结构”的研究。

简介: 陆俭明,男,1935年11月生,苏州吴县人。195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18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华文顾问等职。独立完成、出版的著作和教材共13部,主编或与他人合作编写论文集和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序文等400余篇,内容涉及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他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2003;2014)已成为国内外许多高校汉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重要参考书,并已译为韩文本;新出版的《汉语语法语义研究新探索》(2010)已为多所高校列为考研必读书。最近与马真合作撰写的《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一书获得学界普遍好评。2018年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加坡华语语法》是全球第一部系统描写新加坡华语句法的语法专著。2019年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话说汉语走向世界》。曾主持和参与多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他在学界被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项有10个;此外2000年荣获香港理工大学2000年度大陆杰出学人奖,2003年9月,荣获中国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1年荣获北京大学2011年度国华杰出学者奖,2019年12月荣获北京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学术贡献特等奖。1981年以来,曾先后近50余次应邀赴美国、日本、法国、挪威、泰国、韩国、新加坡、德国、荷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葡萄牙、越南、意大利、瑞士、菲律宾以及我国港澳台等20个国家和地区任教、进行学术访问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