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老版集智网站正式关停。


而去年8月份,集智刚过完20周年庆,终究也没能熬过论坛大势已去的命运。

这些年来,很多初代互联网社区,一个个犹如垂死的战士,兵败如山倒。

2016年10月19日,网易论坛关闭;

2018年11月,人人网低价出售;

2019年4月16日,“天涯”论坛被新三板摘牌;

2021年4月20日,“猫扑”社区关闭了发帖功能;

2022年3月1日,中国排名第一的军事论坛“铁血网”正式关闭;

2022年3月18日,西祠胡同挂出股份转让公告,500股转让价仅1元。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大厦倾。

这些bbs承载了70后80后的青春记忆,每个人都有个自己钟情的网上精神家园,在这里,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人聊任何你感兴趣的话题,网友取代笔友,成为了过去20年最主流的社交方式。

一个个贴子把人与人连接在了一起,即使再小众的话题,仍然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现实里比较内向的人,在论坛里也可能成为意见领袖,在这里树立独一无二的权威。

从芙蓉姐姐到奶茶妹妹,初生代网红均诞生于各大论坛,现在所有热门应用app,如淘宝、美团、拼多多、小红书等,最初的产品形态都在论坛里萌芽。

南京的西祠胡同早在拼多多出现之前就将团购做的相当有规模,并催生了大量团长,其中不乏有以此为生的职业团长。

这种热门板块,每天都有数以万人规模的人数在线,那时在论坛涌现出来的流行语,如灌水、白富美、你懂的、亮了、屌丝、黑出翔等甚至一直被网友沿用至今。

现在一些热闹影视剧如《滚蛋吧,肿瘤君》《夏洛特烦恼》和《鬼吹灯》都成了火爆一时的现象级影视作品,其实,这些作品最早都和天涯有着很深的渊源。天涯论坛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作品与民间作家。

比如近二十年最火的历史科普《明朝那些事儿》,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三百多年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论坛就像现在的微信一样,成了那个时代的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那里留载了这一代人最热血的痕迹,人们或创作,或吵架,或伸张正义,或人肉搜索,或出征爆吧。

总之,人们有一个可以相对自由发表言论的地方,有一个可以很快融入一个城市,一个圈子的最快途径,有一个情绪宣泄的突破口。

我们对论坛有着太多美好的回忆,但是,那记忆中沁人心脾的美味,不过是5分钱的白糖冰棍而已。

这些中文论坛的消亡,也标志着我们的青春,从此划上了句号,键盘侠时代,就此落下帷幕。

一个时代结束了,甚至都不打一声招呼。

潮水的方向,往往在不经意间改变

相比这些大众bbs,一个几乎是同时期出现的小众科学论坛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由于话题的过于冷门,最初只有一小撮人在这个论坛上乐此不疲的交流如生命游戏、人工智能、自指、信息论等冷僻的话题。

这个论坛就相对温和很多,因为这里的话题过于不接地气,这里的“吵架”不过就是激烈版的“探索学术”,在这里,你不可能看到攻击人的话语,不可能看到有人爆粗口。

集智论坛诞生于2003年春天,当时正在北交大读博的张江和同门们想弘扬恩师贺仲雄的教育理念,即摆脱掉传统教育中的束缚,回归学习与科研中的本源,他们称之为“还我聪明”。

于是他们共同创办了集智,并由张江亲自搭建了最早的网站论坛。

集智这两个字反映了这个网站积极面对未来的态度,从此奠定了以复杂系统为中心的话题基调。

“集智”还有云集智能体的意思,即swarm agents。这是典型的复杂系统,即将一大群小智慧体(Agents)组织起来,形成更大的智慧。贺老师研究的对象始终是复杂系统,而集智恰恰是复杂系统的典型特点“贺家军”的三师兄谢艳青说道。

“集智”也谐音“极致”,他们要将贺老师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同时,这个组织不属于任何一个机构,是民间自组织,所以张江最终取名为“集智俱乐部”。并于2003年3月13日发布了第一个贴子。


早期的集智俱乐部“头脑风暴”论坛上的讨论充满了各种奇思怪想,甚至于有的想法早已经超越了它那个年代,在今天看来仍然不过时。比如,那个时候,论坛上就有一位叫做runsuper的注册用户,笃信通过神经网络的自组织和学习,一定能够生成厉害的人工智能,这和今天的GPT的设计理念何其相似?

再比如,一个叫做“马彬广”的人写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叫做“论虚拟实在的力学”,正经八百地讨论起了“黑客帝国”与真实世界互动的“物理学”。


集智老网站还有一个栏目叫做“虚拟世界”,里面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虚拟世界的层层嵌套,并认为这种内嵌的虚拟世界恰恰是让人工智能具备意识的必需条件。这一点其实与今天强化学习中的“世界模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张江又将影响他一生的两本奇书的元素融入了进去,一本是《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一本是《GEB》,《复杂》指引张江找到了他热爱的科研方向并开启了职业生涯,而《GEB》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宗教。

从此,这个论坛独特的基因彻底形成。

集智俱乐部网站上出现了生命游戏等程序,也出现了大量讨论《GEB》的内容。很多人也是因为这两本书而搜索到了集智俱乐部从此在这里驻留。

所以一个论坛的基因设计成什么样子,就会长出什么样的血肉,越来越多的人被论坛上的内容吸引而来。这群人大部分来自各大高校,也来自社会各个行业,他们有着不约而同的特质,就是有一种内生的探索欲与学习的动力,就像集智最初的发心一样,就是要摆脱掉传统教育中的束缚,回归学习与科研中的本源。

除了张江和他同门们的参与,很多陌生的帐号也开始出现,东方和尚、计算士等人成了网站里的灵魂人物,直到现在,很多人还会提起东方和尚。


他曾经是集智论坛最叱咤风云的人物,风头一度盖过了张江,这个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却有着一颗无法入世的心,他不想融入社会,却在集智俱乐部这里找到了灵魂归宿。


他积极的发贴,灌水,翻译外文书籍,还在线下活动时无比热情地宣扬集智俱乐部的理念,他对外界闭塞,却在集智打开了自己。

但是,后来他的兴趣过于哲学和玄学,张江感觉基调要被带偏了,于是用比较强硬的手段来限制东方和尚的发言,东方和尚从此消失于集智论坛。

这么多年后,他翻译的文章还会被转发,他的大名,还是如雷贯耳。

集智论坛仍然在继续,因为张江还在,他一直坚守着这里迎来送往。

最早期的版友,如计算士、陆云波、郑杰等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开花结果,计算士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令飞,多年以后他开创性提出了衡量论文颠覆性的指标,并实证了小团队创造颠覆,大团队开发利用的新观点,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并成为了当期的封面文章。


同济大学的陆云波创办了一家做多主体仿真的企业奇弦智能,每次他在集智的演讲分享,第一句话都会说,我是集智俱乐部最早期的粉丝,我目前所做的事情都起源于集智俱乐部。


集智旧版于2016年开始变得冷清,人们开始把注意力从论坛转移到了微博、微信公众号。集智也是从这时注册了公众号,仍然是张江一人首当其冲的在公众号写文章。

集智的理念要得到传承,显然微信公众号的单一功能还不足以承载这个使命,于是,张江下定决心,在这个时候创业了,集智俱乐部开始了团队化运营。

集智早期的网友郑杰,曾因为经常打飞的来北京参加活动而在社区里出名,他是复杂科学的忠实粉丝,一直跟随集智到现在,得知我们要创业的消息,立刻就决定给我们一笔天使投资,算是对我们的支持。

早期的支持者有很多,包括黄宇、陶荣祺、韦华宁等人。

不仅是集智俱乐部的粉丝投资,也有专业的机构给与帮助。例如,从2017年开始,凯风基金会每年都会给集智俱乐部以资助,举办一年一度的“集智-凯风研读营”。

腾讯研究院也和集智俱乐部一起发起了AI&Society系列活动,为集智提供了稳定的活动资金,这个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有了这些资金支持,张江终于可以大施拳脚去做之前只敢想不敢做的事了。

而集智的使命,已经变成了“营造科学探索小生境,孕育原创性科学发现”。

当时,集智公众号已经有刘培源做为主编接管运营,其它的业务均由我负责,张江招兵买马招募技术团队并亲自带领陶如意、林嘉琦等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叫集智斑图的网站。

这也可以说是集智旧版的生命延续和升级。

论坛模式一个严重弊端就是,信息过于分散,参与者的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尽管每次讨论都很热闹,但是没办法形成积累和再创造。

所以,理想化的集智斑图应该是一个智能系统,这里的智能既包括了人工智能,也包括大量用户的集体智能。所以严格来说,集智斑图是一个“人-机”协作系统,其目是为了“孕育原创性的科学发现”。

如何实现呢?这个大问题基本上可以分解为如下三个步骤:沉淀知识、理解知识、创造知识

第一步,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知识的沉淀。所谓知识沉淀就是通过不同的手段,将深藏在每一个读书会参与者头脑之中的知识变成一种显性的方式记录并存储下来。

“交互式播放器”就是我们尝试知识沉淀的第一个小工具。它就是一个视频播放器,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它却承载着知识沉淀的艰巨使命。

无论是一期读书会,还是一篇论文的分享活动,它们都体现为一个视频。而一段视频本质上就是一个线性化的时间轴。于是,在这个时间轴上,我们便可以附加非常多的东西了,包括:字幕、术语、互动、超链,等等。

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从视频之中提取大量的技术要素,另一方面则可以让观看视频的用户来帮助算法纠正错误,甚至提供更多信息。这些信息再进一步经过算法,打包成一个汇总页面,呈现给用户。


“学习路径”则是一种沉淀互联网中弥散知识的方式,这是一个互联网资源的聚合器,它能够把不同格式,来源于不同地点的互联网资源汇聚到一个复合文档中,方便一个领域的初学者阅读、学习。我们经常会在知乎等平台看到类似“深度学习新手入门路径”等帖子,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路径,但这种路径并未把各类信息格式化。斑图上的路径,则可以以更加格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复杂性研究速递”则是一种纯算法的论文聚合器。它能实时扫描互联网上最新发表的有关复杂科学研究的最新论文。未来,它还会朝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发展。

“集智百科”则是一个以词条为单位的知识沉淀平台。它力图打造一个专为“复杂科学”领域定制化的维基百科。


第二步,知识理解。所有这些知识沉淀都会被斑图系统打散成“概念”加以存储。当概念的积累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它们之间的关系便凸显出重要性来。关系的来源可以通过飞速发展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大量用户的众包模式来加以构造。

知识理解模块可以和用户的在线学习功能密切地结合起来。本质上讲,我们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就是对知识的一种理解。也就是在掌握一个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之下的关系。一方面是人类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系统的知识理解过程,如果能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将能够让用户与机器系统共同生长。

第三步,知识创造。集智这一草根出生的社区的一大特点就是要自下而上地生长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因此,斑图系统中知识的沉淀和理解的一大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支持这样的原创性的科学发现。

尽管人工智能在掌握了大量知识之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知识创造的,就像今天的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那样,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工智能算法,我们更希望这样的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到每一个平台上的探索者,让他们能够更加顺畅地完成知识创造的过程。

用知识链接探索者”,这是集智斑图在创建伊始就确定下来的口号。没错,探索者才是整个集智斑图系统的主体,而不是平台上沉淀下来的那些冷冰冰的格式化的知识。那么,如何让探索者们能够在集智斑图的支持下更好地实现知识创造呢?

答案是WEB3.0技术。基于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的技术,可以从根源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科研工作者之所以难以创新,就是因为他们的基本安全感无法很好地被满足。WEB3.0技术则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我们可以给每一篇原创成果,哪怕是一个词条、一篇博客文章都构筑NFT,从而让每个用户所创造的知识被标识。

其次,就是要利用斑图系统,打造出一个别开生面的“基于知识的社交平台”,这样才能让一个个沉淀下来的知识被激活,从而更好地在用户社交网络上流动起来。

我们笃信,人与机器的高层次的融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集智斑图系统与大多数平台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并不对单纯的人工智能感兴趣,虽然当前它正展示出非常迅猛的发展势头。但斑图更想做的,是如何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去放大用户的群体智能。

二十年前,很多人被集智旧版主页上爬来爬去的小蚂蚁吸引而来。


二十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化身为不计其数的小蚂蚁,他们相互交流,探索,成群结队的搬运,一起筑建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个帝国就是集智斑图,经过几年的迭代发展,现在已经成了复杂科学领域的资源聚合器。


集智读书会也延续至今,借助集智斑图,读书会活动被王婷打造成了一个个爆款社区,如因果科学、神经动力学、计算社会科学等。

每个读书会活动,都像是由发起人共同准备的一顿美味大餐,然后好多蚂蚁被美味吸引而来,他们相互传递,交流信息,蜂涌而至,然后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有人产出讲座,有人进行讲座后术语和资源的提取,有人进行百科任务,有人复现代码,最终这些内容都被沉淀到集智斑图中。这些知识,会反过来滋养社区里的其他人,使他们更好的利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工作成果。

“小蚂蚁们”通过分工协作,也会相互了解并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从共同写书到合作发论文,集智俱乐部读书会的产出已经硕果累累。


在集智读书会发起人之中, 仍然能看到集智早期用户的身影,以及他们学生的身影。他们带着集智最原始的基因,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将科研与学习回归本心,并将这份初心代代传承下去。

因为兴趣而来,因为热爱去做。

张江可以欣慰的看到,他寄托在集智俱乐部上的贺老师的理念,已经开始以一种具象化的方式存在了。集智俱乐部最初的使命已完成,因为原意来集智斑图的用户,都已经将科研与学习回归本心。

随着集智研究中心这个民非研究院的成功注册,集智俱乐部的使命也又一次进化为:
营造跨学科探索小生境,催化复杂性科学新理论。
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集智旧版已逝,集智斑图重生。
集智俱乐部,仍在前行。

《复杂》这本书已经由集智现在的团队重新翻译并由中信出版社重新出版。


《GEB》的作者侯世达先生,也来集智俱乐部做过讲座



推荐阅读
1. 记录集智2003-2015——一个民间科学探索群体的成长故事
2. 超越与重生-记录集智2015-2016(上)
3. 超越与重生-记录集智2015-2016(下)
4. 我在北京创业的那五年|记录集智的2017-2021
5. 倩姐访谈:为什么他可以创办集智俱乐部?专访张江成长之路
6. 我们的时代:摇滚、互联网与科学
7. 中国有“集智俱乐部”
8. 倩姐访谈:做自己,就最好!集智俱乐部的“乐夏”
9. “复杂 AI 次方”开放实验室招募,挑战“涌现”难题
10. 龙年大运起,学习正当时!解锁集智全站内容,开启新年学习计划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集智斑图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