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AI药企英矽智能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抑制剂INS018_055已经完成中国IIa期临床试验(NCT05938920)全部患者入组。



该研究旨在评估INS018_055在患者群体中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疗效。


据悉该药物是一款由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潜在全球首创(fir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剂。


其新颖靶点由公司自有的人工智能驱动的靶点发现引擎PandaOmics识别,并且,英矽智能利用生成化学平台Chemistry42针对该新颖靶点生成和设计了全新的分子结构。


该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正在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在内的中国29个研究中心进行,目前已经按计划完成了71名患者入组。


该研究将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安慰剂组,主要评估 INS018_055 与安慰剂相比,在成年IPF患者群体中口服给药12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此外,英矽智能正在筹备计划于2025年启动的IIb期概念验证研究,进一步探索INS018_055的疗效和安全性。


英矽智能首席医学官Sujata Rao表示,已在美国开展了一项平行IIa期试验(NCT05975983),正在积极招募患者。


潜在FIC TNIK抑制剂


早在2021年2月,英矽智能就提名INS018_055为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


同年11月,英矽智能启动该候选药物的首次微剂量组人体试验,首次将AI发现的全新候选药物推进到临床验证阶段。


INS018_055于2023年2月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并先后于同年4月和6月在中美两地获得许可开展II期临床试验。


而在2024年3月,英矽智能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详细介绍了 INS018_055 候选药物从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到 II 期临床试验的研发流程。


首次披露了该款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现和设计的潜在全球首创(first-in-class)TNIK 抑制剂的原始实验数据,以及临床前和部分临床试验评估结果。


自2021年以来,英矽智能在自有人工智能平台 Pharma.AI 的支持下,建立了超过30条丰富的自研管线组合,并从中提名了18款临床前候选项目,其中7款化合物获得临床试验许可。


—The End—


推荐阅读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