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叉信息院交叉研23党支部“雁行”实践支队以“研探改革开放前沿新格局,凝聚时代青年奋进力量”——深圳信息技术研发应用调研为专题,在许融武、周亦龙支队长的带领下,通过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深入探讨行业发展。在专业视角下,实践支队成员观察到行业变革反映了中国发展的脉搏,实地体验了新质生产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吕厦敏老师、张馨老师指导实践。
改革潮头的思考
深圳的昨天与今天
“雁行”研究生实践支队首先参观了深圳市博物馆、华强北电子市场和华强北博物馆。随后,同学们在一场以“探索改革潮头,共话深圳未来”为主题的讨论会上,深入探讨了深圳从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蜕变,以及华强北在电子信息行业中的辉煌与挑战。通过实地考察和专题讨论,同学们对改革开放的深刻内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对如何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科研成果的碰撞
学术与工业界的对话
在华为,实践支队与研究人员进行了一场思想与知识的盛宴。华为专家表示,未来华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并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发展,同时鼓励在场的同学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场学术与工业界的对话,不仅深化了双方的理解,更为学界与工业界的融合铺平了道路。

走进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向实践支队展示了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等领域的前沿探索,以及这些技术将如何重塑社会与产业格局。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华为在技术创新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智能时代科技的力量,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科技报国的热情。
高校环境建设
知识的殿堂与未来的摇篮
深圳,这座创新之城,以其卓越的高等教育环境谱写教育新篇章。从充满活力的清华大学深圳校区,到极具专业精神的国际量子研究院,每一座科研院所都承载着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



实践支队走进清华大学深研院数据与信息研究院,聆听老师们详细介绍学院,并走进多智能体协同实验室、清华-腾讯互动媒体基地和元宇宙实验室,亲身体验科研的魅力。

在国际量子研究院,实践支队见证了中国在量子信息、超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这些科研机构不仅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更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学们被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所感染,对科研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支撑的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坚定了投身科研、服务国家的信念。

许融武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坚定步伐。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制造业的升级,更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随着国家重心向高科技领域转移,我们正见证着一场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旨在实现更高质量、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我认识到,这一转型是适应全球经济新格局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我们不断自我革新,积极拥抱变化。通过这一过程,我更加坚信,中国有能力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更加活跃、更具创新力的形象,引领时代发展潮流。

鲍思辰
本次深圳之行,我们既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印记,又看到了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深圳的发展历程生动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并为我们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了典范。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继承深圳经验,发扬深圳精神,为祖国各地的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7月31日至8月8日,交叉信息院“海畔清茶”实践支队以“深港新寻创新脉搏,青年铸时代梦想”为主题,在钱海天支队长的带领下,深入“创新之都”深圳、“东方之珠”香港,以及“花园城市”新加坡,调研改革开放、区域协同发展现状。宋一凡老师、姜月亮老师随队指导。
深:创新之都
从富有活力的深圳特区出发,支队不仅走访了云天励飞、腾讯、华为等科创企业,深入水围夜市等地方特色街巷,更参观了莲花山、深圳博物馆等文化名胜,拥抱着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感受着它在科技革命浪潮中的脉搏与心跳。



云天励飞
支队首先来到有“深圳AI第一股”之称的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AI关键技术平台的独角兽企业。在展厅参观后,支队与创始人兼CEO陈宁博士专家团队围绕大模型、算法芯片化、边缘AI、AI芯片等技术发展趋势展开探讨,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



腾讯深圳滨海大厦
抵达腾讯深圳滨海大厦,成员们了解了腾讯近年在AI赋能医疗健康、航空航天、教育培训、家庭养老等方面的成果进展。随后,支队成员与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王迪老师、腾讯IEG互动娱乐事业群负责人赵增老师就大模型算法创新与应用、AI在游戏领域的应用等话题进行了热烈交流,令同学们深刻感悟科技企业在社会中的使命,并思考个人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
座谈交流
在华为坂田基地,实践支队也受到了热烈欢迎。华为研究人员就具身智能、大模型检索和系统与芯片等话题向支队分享了当前的投入与成果。这些话题让同学们十分感兴趣,也让同学们在科研探索和产学研结合方面倍受鼓舞。



在硬核科技的探索学习之外,支队深入水围夜市、深圳湾,充分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水围夜市的小巷里,数十家售卖特色美食和物件的小摊拥挤着排列,椒盐虾的香酥、脆皮烤猪的娇嫩、粤式甜点的奶香,描绘着着大家对这座城的初印象。而深圳湾的宁静祥和也令支队成员一眼难忘。



来到位于深圳市中心最北端的莲花山,支队登顶拜谒邓小平铜像,并在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亲手栽种的榕树前学习改革开放的历史,进一步了解深圳改革开放中一棵“信心树”、一块“前海石”和一个“万元户村”的故事。




深圳
莲花山




深圳莲花山
深圳博物馆北靠莲花山公园,南临深南大道。展厅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辅以丰富多样的各类历史物证,娓娓讲述深圳“春天的故事”。支队成员在展厅中流连忘返,细细体会改革开放的历程。
深圳博物馆
港:东方之珠
香港过去因转运香料而得名,现在也是国际交流的枢纽之一。实践支队不仅走访了香港大学这一百年名校,还游历了太平山、M+博物馆、回归纪念碑等文化名胜。作为特别行政区,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焕发活力,给支队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香港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马毅老师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历史,以及 School of Computing and Data Science 建立过程。吴陈沭老师、刘希慧老师则分别分享了 Wireless AI 、生成模型可控制性和公平性等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自由讨论环节,两校师生就大模型时代下的AI可解释性、香产学研结合现状、教学体制等问题进行交流,碰撞出诸多灵感的火花。



实践支队也走进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M+博物馆。M+博物馆是亚洲首家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重要藏品涵盖设计、建筑、流动影像、视觉艺术等范畴。支队员们在设计与建筑中鉴赏香港视听文化,尽享视觉盛宴。

支队成员最后来到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回顾历史并留影。晚上部分队员徒步至太行山顶,俯瞰港岛夜景。
新:花园城市
抵达新加坡,实践支队不仅走访了中国成功出海企业字节跳动,也拜望了世界名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灯火璀璨的夜晚,支队也与清华企业家校友千里相会,共同探索区域发展、科技创新的宏伟蓝图。

实践支队首先来到位于新加坡市中心莱佛士坊One Raffles Quay大厦的字节跳动公司总部,三位来自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与各自团队的工作内容。在分享结束后,同学与字节公司的员工一同享用茶歇,面对面进行深入交流。





在新加坡岛西部茂密的热带丛林掩映中,支队拜访了南洋理工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近年来,南洋理工大学越发重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开展了Turing AI Scholars Programme(TAISP)。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的Nicholas Vun老师与姜月亮老师分别介绍了TAIS项目与姚班的概况。宋一凡老师则基于自身研究方向,介绍了密码学的科研进展。随后,两校师生密切交流,相互学习。



来到肯特岗山麓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实践支队与计算学院的师生进行交流。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老师介绍了计算机学院的培养方案、实习、硕博选拔计划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展现了新国立深厚的文化底蕴。姜月亮老师也为他们介绍了交叉信息研究院的相关情况。随后,双方老师共坐台前,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并引导灵感与观点相互碰撞。

在清华新加坡校友会的组织下,实践支队还与当地优秀企业家校友就半导体、智能穿戴设备、AI医疗、AI眼镜、AI技术标准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在暖风徐徐的黄昏,同学们倾听前辈们的经验,获益匪浅。

钱海天
当上支队长后,我才知道实践的准备任务比看上去要复杂这么多。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对我来说既是能力的挑战,更是心态的考验。幸而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鼓励与建议,和我一起完成工作,也帮我找到信心,是你们成就了“海畔清茶”。我会一直记得深圳幽静的海畔,香港熙攘的街头和新加坡飘香的肉骨茶,我也会记住回程前我们在队旗上写满名字的瞬间。“夏日炎炎,旅途绵绵。「清茶」行于海畔,撷几片悠悠回忆长,留一抹淡淡清茶香”。

文语乐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与了“海畔清茶”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走访了多所知名高校、前沿科技企业,深入了解了各地的教育与科技发展现状。我不仅拓宽了视野,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看到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广阔的应用场景,更认识到在学术界、工业界、金融界工作的差异,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更加明朗。这次实践也让我有机会领略不同地区的人文特色,培养了我包容、欣赏多元文化的能力。此外,同行的同学、老师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让我体会到美好的团队精神。总而言之,这次社会实践使我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充满期待,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素材来源:各实践支队
编辑 | 姜月亮
审核 | 吕厦敏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