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见,起于精思妙想,成于探索实践,盛于人才培养。
智源研究院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为促进学科交叉与青年科学家之间的合作,近期发起并组织了新型学术组织“青源会”,为从事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海内外青年科学家建立宽松、活跃的直接交流平台,从而促进学科交叉与青年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提出具有引领作用的原创思想,开创新的科学前沿。“青源Talk”作为青源会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之一,由青源会成员定期分享前瞻未来发展趋势,纵论科学前沿动态。
11月12日,青源会举办了首次活动“青源Talk”(第一期),活动在线上和线下同时举办。
活动开始,智源研究院副院长刘江在线发表致辞。他表示,青年科学家是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的中流砥柱,智源研究院、智源社区的理念在于:在整个学术网络中推动学者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各个领域产生新突破。历史上有不少科研大突破,是由一群学者密切交流而实现的,往往在很短时间内群星璀璨,比如物理系历史上的索尔维会议、人工智能历史上的达特茅斯会议,Hinton为首的CIFAR深度学习小组等等。青源会致力于创造这样的平台,将以智源青年科学家为内核,逐步向核外扩展,并希望更多国内外优秀的青年学者加入,形成全球化的青年学者网络,在共同交流探讨中多激发一些"aha moment"。
在本届“青源Talk”中,主讲人喻纯老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研究员、智源青年科学家)讲述了自然人机交互的进展与挑战。
喻老师在报告中分别从人机交互发展历史与趋势、自然人机交互的挑战与进展,以及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平台三大方面进行了报告,并着重讲述了自然交互问题定义、动作编码优化、交互动作感知和交互意图推理等内容。
人机交互,简单来说便是在机器与人之间构建一层交互界面,其目标在于实现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优化系统可用性等。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人机之间的交互问题便伴随而生,从最初的打孔,到后来的CUI、GUI、移动/可穿戴,以及未来可能的感知交互,该领域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并结合人类交互需求,而不断发展。在喻纯老师看来,“终端产业被卡脖子,人机交互将是突破关键,交互体验才是核心竞争力。”
从研究的角度,喻纯将人机交互问题抽象为自然动作交互空间。他认为其核心问题在于“自然交互动作的意图理解”,而优化的目标包括效率、学习成本和便捷性;针对这些问题,相应的约束条件包括接口、传感数据以及低延时等。喻纯认为人机交互的挑战在于交互信息不准、不明、不够这三点。围绕这些问题,喻纯将“意图理解”进行拆分,并详细探讨了他们在编码优化(例如手机键盘、手表键盘、盲人键盘等的创新)、创新感知方法(例如增强手机、唤醒语音输入、增强穿戴等)、自然交互意图计算推理等诸多方面的有趣探索。
喻纯认为,多模态输入输出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传统人机交互多是单通道信息交互,如何将多模态的交互通道进行融合是重要且具有挑战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喻纯等人构建了“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平台”,从而在原始应用界面与人类的多模态输入输出之间构建一个智能交互代理。
在问答环节,线下和线上观众针对人机交互的现状和未来提出多个问题,喻纯针对这些问题给出颇有启发的回答。
最后首期青源Talk在与会者茶歇交流中圆满结束。
青源会秉承开放、创新的理念,期待通过后续系列组织活动,青源Talk、青源沙龙、青源启智会等,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知识研讨能够蔚然成风。
回放视频: 青源Talk第一期 | 自然人机交互的进展与挑战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