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公众号“Robot猎场备忘录”运营团队(10月18日整理)原创报告(共182页)

说明: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后添加(微信号:lietou100w)微信,备注“称呼+所在公司+职位”或者“已加入星球”(非备注,不添加);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Anna_J100)删除,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正文:

11月16日,特斯拉在其网上商店推出了一款Optimus机器人模型,该模型1:10真实还原特斯拉Optimus Gen2,整机包含 40 多个独立部件和 20 个关节,并配备一个迷你充电座模型和一个 Cyber hammer,售价仅需40美元,推出后不到一天就抢购一空,甚至还一度把网站挤崩了;目前在eBay等二手交易平台上,该模型价格最高炒到1300美元。

11月19日,美国名媛、真人秀明星金·卡戴珊 (Kim Kardashian) 在Ins、X分享了她的新朋友特斯拉Optimus,展示与其互动的精彩瞬间。

图片

在这段视频中,Optimus展示了出众的交互能力:卡戴珊玩石头剪刀布游戏、模仿手势完成比心、飞吻、跳舞等

诸多举措,特斯拉这是要向个人发售Optimus,正式在ToC场景实现落地?

马斯克已多次提到Optimus落地在ToC家庭场景的远大愿景。

9月10日,在2024 All-In 峰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接受访谈时,表达了对人形机器人美好愿景:“人形机器人是当下最大的机遇,并预测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远超人类,达到2:1至3:1的比例,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与助手,就像《星球大战》里 R2-D2 以及 C-3PO 的结合体,它能带你的狗散步,能除草,还能给你的孩子洗澡,教育你的孩子等等。”

10月11日(北京时间),特斯拉“We,Robot”为主题的发布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人形机器人Optimus惊艳亮相,并展示了“遥遥领先”的人机交互、腿部移动、上肢和灵巧手操作能力。

近30min发布会上,马斯克在最后5分钟介绍了Optimus落地在家庭场景的美好愿景,并展示家庭场景应用先导片。

在“We,Robot”为主题发布会后,Optimus页面显示的定位不提及工业或仓库的应用,而是主要面向个人、家庭的任务助手。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Figure AI】公司创始人Brett Adcock于今年9月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旗下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已离开宝马斯巴达堡工)将在明年1月初重返BMW工厂,进行真正的测试,将安排一定数量机器人进入生产线(Figure02目前重点在汽车装配的任务场景的测试、训练);除了制造业场景,Figure 02同时也在家庭场景中进行任务测试。
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无外乎ToB、ToC和ToG;落地难度和市场规模:To C >>To B >>To G。

落地难度和市场规模来讲,To C场景远大于To B场景;ToC肯定是星辰大海、万亿市场,但对人形机器人产品本身泛化性要求极高(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需要解决跟人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感知算法、力控等模块都更加成熟),这是人形机器人赛道从业者一致结论;但是现阶段ToB场景没有跑通,优先选择ToC家庭场景,多少有些“画饼”的味道。

现阶段大多数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都是选择优先从ToB开始,实现正向现金流,让资本看到真正实际落地场景,才能吸引更多资本和玩家进入,从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发展,这对行业和企业自身都是正向影响,并随着技术进步逐步切入TOC场景,逐步切入To C场景,从工业场景到商业场景,最终到家庭场景。

当然也涌现出一批专注于ToC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

2024年8月30日,1X Technologies首次发布针对家庭场景的双足人形机器人NEO beta(测试版)视频;视频中NEO动作自然流畅,运动速度也接近人类,并且全程非常安静;海外网友一度认为其是真人假扮,这同样应该是对NEO产品最大褒奖。

但随着Optimus公开亮相,诸多方面,Optimus更胜一筹。

1X公司CEO Bernt Børnich表示NEO计划最快今年内发售,价格将努力控制在“相当于一辆经济型小汽车的水平”,后续将在公司挪威莫斯的工厂中进行大规模生产。

有关1X及人形机器人NEO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先于特斯拉Optimus,全球首款家庭场景人形机器人,来了!!!

国内公司,[星尘智能]旗下Astribot S1、[UniX AI]旗下WANDA等,也都专注于ToC家庭场景。

从左至右,依次是:Astribot S1、WANDA

值的注意的是,[星尘智能]官方透露,2024年内完成商业化;[UniX AI]官方于2024年7月宣布:首批100台轮式仿生Wanda于九月量产(现阶段已没有相关报道)。

对于未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人形机器人赛道,ToC场景还是ToB场景,皆不重要,重要的是何时取得初步商业化。

暂且不讨论ToG科研院校场景,虽然ToG也有有人形企业实现百台交付,但更像是把人形本体作为整体硬件出售,院校或者AI企业进行算法层面研发,而本体公司并没有产生真正技术层面突破。

... ... ...

接下来,小编将盘点大模型和具身智能阶段(2021年至今),人形机器人公司优选商业化落地场景和实际商业化进展:

 

注: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交流学习

——

近期精选文章:

1、人形机器人创企九死一生:商业化卡点梳理

2、浅谈,华为切入具身智能赛道

3、智驾领域从业者,疯狂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4马斯克:相较于软件算法,本体结构设计才是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关键!!

5、1.5亿美元融资后,又获新订单,这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做对了什么!!

6、具身智能领域初创公司,最好结局可能是被收购!!!

7、北京、上海,争当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第一城”!

8、ToB、ToC or ToG,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优选落地场景梳理!

9、国内80+人形机器人创企,商业化进展为零!!!

10、绝大多数人形机器人创企,将倒在商业化“黎明前夕”!

11、具身智能领域,全球Top50华人图谱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