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公众号“Robot猎场备忘录”运营团队(12月整理)原创报告(共195页)说明: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后添加(微信号:lietou100w)微信,备注“称呼+所在公司+职位”或者“已加入星球”(非备注,不添加);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Anna_J100)删除,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
近期,花旗集团GPS部门最新机器人报告The Rise of Al Robots:Physical Al is Coming for You(共83页)(《AI机器人的崛起:物理AI正向你走来》);报告从技术、应用和挑战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了特定行业的AI机器人应用,如家庭清洁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护理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并预测到2035年,AI机器人的数量将达到13亿,到2050年将达到40亿;其中,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总数将达到1330万(2030年100万),到2050年将增至6.48亿,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2035年可以达到2090亿美元)。

注:报告详细解读(中文翻译版)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查看
技术层面,报告有提到基础模型、多模态、灵巧性(特指灵巧手)、数据、边缘计算、小模型等并梳理12个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面临的诸多卡点,和小编早期文章不谋而合。
有关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卡点分析,可查看往期文章:人形机器人创企九死一生:商业化卡点梳理
报告中,梳理了人形机器人七大应用场景,并对未来应用场景份额进行预测分析,工业领域占据举足轻重地位,但到2050年家庭场景将成为最大的应用市场。
接下来小编将详细梳理全球人形机器人优选落地场景及商业化落地现状:
但由于ToG市场远小于ToB、ToC市场,更多是融资能力不强的初创公司首选落地场景;大多数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更侧重于ToB、ToC市场。
全球市场,针对ToB、ToC市场,目前并没有实现商业闭环;对于已经实现批量商业化的[Agility Robotics] ,公司则是以机器人即服务 ( RaaS ) 模式向客户【GXO】收取费用;据[Agility Robotics] CEO佩吉·约翰逊(Peggy Johnson)透露,公司目前对其 Digit人形机器人收取“每小时 30 美元的全额费用”,并表示客户的投资回报 (ROI) 不到两年。
落地难度和市场规模来讲,To C场景远大于To B场景;ToC肯定是星辰大海、万亿市场,但对人形机器人产品本身泛化性要求极高(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需要解决跟人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感知算法、力控等模块都更加成熟),这是人形机器人赛道从业者一致结论;但是现阶段ToB场景没有跑通,优先选择ToC家庭场景,多少有些“画饼”的味道。
现阶段大多数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都是选择优先从ToB开始,实现正向现金流,让资本看到真正实际落地场景,吸引更多资本和玩家进入,从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发展,并随着技术进步,逐步切入ToC场景,从工业场景到商业场景,最终到家庭场景ToB。
当然也涌现出一批专注于ToC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
2024年8月30日,1X Technologies首次发布针对家庭场景的双足人形机器人NEO beta(测试版)视频;视频中NEO动作自然流畅,运动速度也接近人类,并且全程非常安静;海外网友一度认为其是真人假扮,这同样应该是对NEO产品最大褒奖。
1X公司CEO Bernt Børnich表示NEO计划最快今年内发售,价格将努力控制在“相当于一辆经济型小汽车的水平”,后续将在公司挪威莫斯的工厂中进行大规模生产。
有关1X及人形机器人NEO详细介绍,查看往期文章:先于特斯拉Optimus,全球首款家庭场景人形机器人,来了!!!
国内公司,[星尘智能]旗下Astribot S1、[UniX AI]旗下WANDA等,也都专注于ToC家庭场景。
值的注意的是,[星尘智能]官方透露,2024年内完成商业化;[UniX AI]官方于2024年7月宣布:首批100台轮式仿生Wanda将于九月量产(后续企业没有透露实际量产情况)。
值的注意的是,特斯拉机器人团队从9月以来,开始将Optimus商业化落地场景ToB、ToC同时进行,并有计划优先ToC家庭场景落地;10月11日(北京时间),特斯拉以“We,Robot”为主题的发布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人形机器人Optimus惊艳亮相(首次真机实地动态对外亮相),近30min发布会上,马斯克在最后5分钟介绍了Optimus落地在家庭场景的美好愿景,并展示家庭场景应用先导片;发布会后,Optimus官网页面显示的定位已不提及工业或仓库的应用,而是主要面向个人、家庭的任务助手。
对于未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人形机器人赛道,ToC场景还是ToB场景,皆不重要,重要的是何时取得初步商业化。
... ... ...
接下来,小编将盘点大模型和具身智能阶段(2021年至今),人形机器人公司及优选商业化场景和实际商业化进展;并从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进展)、硬件设施(生产能力)、产品落地场景、企业官方宣布量产时间、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方面,盘点全球(含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况。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扫码加入星球,查看完整版文章:ToB、ToC or ToG,人形机器人产品优先落地场景梳理,并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注: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交流学习


——
近期精选文章:
1、黄仁勋:人形机器人在内,仅有三种机器人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马斯克:YES!!
2、「英伟达」整合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进军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
5、马斯克:相较于软件算法,本体结构设计才是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关键!!
7、核心创始团队离开,「小米」、「小鹏」能否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
11、人形机器人构型之争:五指灵巧手 or 夹爪,双足 or 轮式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