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1月13日、14日,拜登政府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为由,接连出台对华打压政策,加强算力封锁,禁止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在美国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并限制中国网联车软硬件及整车在美国使用。

 

 

要点

 

01

美国禁令的背景与战略意图

 

美国近期对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实施的禁令,标志着拜登政府在科技领域对华竞争加剧,尤其是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美国政府以“保护国家安全”为名,禁止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在美国进行道路测试,并限制中国制造的网联车软硬件及整车在美国市场的使用。这一举措基于美国商务部在2024年3月启动的针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禁令,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技术的封锁,禁止搭载中国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进入美国。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重要应用领域,已经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美国将自动驾驶视为AI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意图通过技术封锁确保在全球自动驾驶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

 

02

短期与长期影响:技术封锁与市场隔离

从短期来看,这一禁令将直接影响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布局和技术验证,尤其是百度旗下的Apollo、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等主要公司,均将失去在美国道路上进行测试的机会。这不仅限制了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技术积累,也降低了其在全球竞争中的市场份额。长远来看,专家普遍认为,美国此举不仅是为了限制中国企业在现有市场中的竞争力,更是意图通过技术封锁,将中国的领先技术孤立,防止其在全球自动驾驶和AI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纽约时报指出,此次禁令的逻辑与此前对华为的电信设备封锁类似,背后是对中国技术在关键领域崛起的深层忧虑,预计这一政策将推动更多美国盟友效仿,扩大对中国技术的封锁范围。

03

美国加速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布局

 

尽管对中国企业的封锁愈加严苛,美国国内的自动驾驶技术却在加速发展。以谷歌旗下的Waymo为例,该公司通过不断扩大其运营区域,显著提升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市场渗透率,尤其是在旧金山市场,其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零点几乎翻倍增长至22%。更重要的是,Waymo还计划在2025年初在东京启动自动驾驶测试,标志着其全球化布局的进一步深化。随着运营规模的扩大,Waymo能够收集到更多的数据,进一步优化其自动驾驶算法,从而在全球自动驾驶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美国在封锁中国企业的同时,正在为本国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竞争环境,进而强化其在全球市场中的技术优势。

 

04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与自动驾驶技术放宽

进入特朗普2.0时代,美国政府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政策趋向更加宽松。彭博社报道指出,特朗普团队计划将“构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联邦框架”列为优先议题,推动相关法规的放宽,支持无方向盘的Robotaxi等创新应用的落地。此外,2024年12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出了“自动驾驶系统车辆国家计划(AV STEP)”,该计划旨在突破现有车辆豁免数量的限制,简化审批程序,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的监管框架将进一步放宽,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05

中国应对策略:自主创新与政策支持

面对美国日益严苛的技术封锁,中国必须坚定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AI领域的技术突破。在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窗口期,中国应加大对自主技术研发的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在前沿领域的试点示范,为技术进步提供更加灵活的政策环境。同时,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以确保在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方面能够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在应对外部压力的同时,中国还应积极推动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利用技术应用推动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提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目录

Part1  

美国最新禁令分析

 

 

Part2  

美国自动驾驶提速发展

 

 

Part3  

中国的应对策略

 

 

 

Part1
 
美国最新禁令分析

早在2024年3月,美国商务部就启动制定对华智能网联汽车禁令,9月首次提出禁止搭载中国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进入美国。2025年1月14日,拜登政府正式发布了《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网联汽车》的最终规则。

 

自动驾驶是实数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AI大模型在物理世界最大的应用场景,入选《麻省理工技术评论》2025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目前中美是自动驾驶领域主要竞争玩家,美国已将自动驾驶作为对华AI竞争的优先抓手。

 

 

从短期看,美国禁令彻底把中国自动驾驶挡在了门外。目前在美国加州,持有测试许可证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包括百度旗下的Apollo、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都将无法在美国的道路上进行测试。

 

从长期看,有专家认为,美国此举也更是为了将中国的优势技术禁锢在孤岛上,挤出全球自动驾驶供应链体系,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全面发展

 

纽约时报表示,“其背后的逻辑,与禁止华为电信设备相同。”美国打响第一枪后,预计将快速渗透其盟友加入对华封锁。早在2024年9月底,美国发布拟议规则时,时任加拿大副总理兼财政部长Chrystia Freeland就表示,“加拿大‘绝对’在考虑禁止在电动汽车中使用中国制造的软件”。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Peter Dutton、影子内政部长James Patterson同样表示,“澳大利亚应该学习美国,对中国采取同样的限制”。欧盟委员会副主席Margrethe Vestager强调,联网汽车是“轮子上的电脑”,欧盟相关部门正在与经济安全专家合作,“审查这种技术是否可能在安全问题上被滥用”。

 

 

Part2

美国自动驾驶提速发展

美国在全面遏制中国的同时,还通过政策加力,提速本国自动驾驶发展。谷歌旗下Waymo频频扩大运营区域,每周单量从5万单翻了超过3倍已突破17.5万单;在旧金山出行市场的份额从2023年的0%快速增长到22%。在国际市场上,Waymo也在加快全球化步伐,宣布将于2025年初在日本东京开始测试其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运营带来的数据,也让Waymo有能力继续优化算法,争夺全球自动驾驶高地。

 

 

到了特朗普2.0时代,放宽自动驾驶准入将是高优事项。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团队计划将“构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联邦框架,作为美国运输部的优先事项之一,并放宽对自动驾驶汽车限制,支持特斯拉无方向盘的Robotaxi落地。2024年12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提出“自动驾驶系统车辆国家计划(AV STEP)”,旨在突破车辆豁免数量限制(此前为2500辆);并简化豁免方式,缩短审核流程。

 

Part3

中国的应对策略

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有专家表示,中国应该坚持科技自主自强、大力支持本国技术发展。在当前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窗口期,一方面,要加强顶层引导,放宽前沿领域准入,充分授权有条件的地方去试点示范,以规模化反哺技术提升。同时也要加快上位法的更新,为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附.美国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禁令历史脉络:

1.2019年5月,特朗普签发第13873号行政令:《保障信息与通信技术和服务供应链的安全》。

1)此行政命令,禁止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技术或关键基础设施构成特定威胁的涉及外国对手的ICTS交易。

2)关于网络汽车的后续步骤,基于此项行政命令的授权,并对该命令进行具体完善

 

2.2024年3月1日,BIS发布拟议规则制定预先通知Advanced Noticed of Proposed Rulemaking,下称“ANPRM”

1)名称为:《保障信息和通信技术及服务供应链的安全:联网汽车》,就与互联汽车(“Connected Vehicle”)相关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及服务交易规则征求公众意见,并通过公众意见来确定哪些技术和市场参与者最适合落入监管范围。

2)BIS通过ANPRM收到了来自原始设备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外国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57条意见

3)同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了一份与汽车行业的相关声明,强调关于中国互联汽车给美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的担忧,尤其是这些汽车会收集美国公民和基础设施的敏感数据并传回中国、以及这些汽车被远程访问的风险。

4)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美国商务部部长把智能网联汽车比喻为“装了轮子的苹果手机”。此次声明则强调,禁令主要担心海外通过互联网掌握了美国人的驾驶习惯数据,或者远程控制美国汽车。

 

3.2024年9月23日,BIS发布《拟议规则制定通知》(Notice of Proposed Rulemaking,以下简称“NPRM”)

1)ANPRM发布后,经过了7个月的审议,发布NPPM。

2)NPPM主要内容是:提议禁止进口和销售搭载使用中国技术的软件或硬件等的智能网联汽车。

3)2024年9月26日-10月26日,NPPM用30天时间征询公众意见,之后开始起草最终规则

 

4.2025年1月14日,拜登政府正式发布了《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链:网联汽车》的最终规则

 

 
 
 
关 于 我 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