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导读】今天的一条知乎热搜让人惊了:国内某双非名校计算机学院24届本科生就业率,还不足50%?一届学生里大半人毕业就失业,CS就业竟遭遇寒冬。而业内人士表示,高校的疯狂扩招和大模型的火爆,早就让CS普本就业进入地狱模式了。

原因何在?
对此现象,网友们纷纷展开了分析。 首先被挑明的一点就是,计算机专业不是不好,但要想就业稳赢,名校学历、技术经验都缺一不可。 比如一流的互联网大厂,要招的人才都是有目标院校的,否则简历关都难过;而不卡学历的中小厂,也会优先录取更有经验的30岁左右人才。 此外,国内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严重的产学脱节现象,应届生入职后,并不能立即有正向产出。 知友「不想说的猪」表示,虽说在头部大厂,计算机专业的待遇偏高,能拿到几十万年薪。但在非头部公司,目前主流的待遇水平也就是应届本科生6k起步,工作三年10k左右(base南京)。 根据他的观察,目前的招聘情况是,企业宁愿付出更高的成本,找30岁左右的社招,也不愿意花一半左右的钱找应届生。因为企业所需半年开发一个产品的工作强度,和培养一个应届生所花的时间成本,是完全不匹配的。 所以,对于双非本科的应届生来说,今年的就业开局就是地狱模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秦风」的观点,也与此不谋而合。 在互联网大厂干了十年的他表示,现在在2025年,如果不是对计算机有一定基础,或天赋不错,就不要贸然冲着热门而学计算机专业,不然免不了成为炮灰。 一方面,是计算机的确遇冷了。 另一方面,就是各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的不合理规划和疯狂扩张。 在20年前,可能一个学校相关专业的人也就几百,但如今,有的学校动辄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都是计算机大方向的学生。 据统计,某5所双非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就在2024年招了9402人。如此庞大、触目惊心的人数,能被什么行业消化呢? 更何况,如今十年大厂程序员的归宿,也并不乐观。 除了极少数的人会职级越来越高,进入管理层外;其余的人,则会在各个年龄段遭到「被动」淘汰。 近几年甚至还出现了动辄整个团队、整个部门被撤裁的情况。其中,幸运的还可以换个地方苟着,而很多人,就只能彻底转行了。 
知友「摸鱼的王同学」总结道,如今的就业市场,已经被大模型搅得有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移动互联网,是轻资产重人力模式,商业逻辑简单粗暴,就是赶紧招人、跑马圈地。 然而大模型却是重资产模式,因为消耗的算力资源惊人,几百亿砸下去,并不会像移动互联网早期那样,创造大量基础岗位。 造成的局面就是:传统的移动互联网,依旧赚钱但没有增量,不会有校招HC。而新增的大模型业务,只招最卷的卷王,普通学生连口汤都分不到。 最明显体现这一点的,就是2025届的秋招。 清华计算机系今年毕业的硕士,有几十个拿到年薪百万的大模型岗位offer;而海量211以下的CS学生,却被大厂「全拒德」。 



码农,要被AI淘汰了?


美国企业宁可用AI,也不招应届毕业生


- 雇主们一方面是期待新人能够从入职第一天起就开始创造价值; - 另一方面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AI在基础事务处理方面的价值,尤其是在辅助性岗位和初级职位上。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