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开年,人工智能领域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各界关注焦点。DeepSeek凭借创新技术迅速破圈,在全球引发广泛关注,其技术突破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方向。
备受瞩目的巴黎AI行动峰会于2月10日至11日召开,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科技巨头代表齐聚法国巴黎大皇宫,讨论未来如何安全地拥抱AI。这一峰会进一步凸显了AI在当下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紧迫性。DeepSeek R1发布后,从国际科技巨头英伟达、亚马逊、微软,到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甚至国央企,都官宣接入DeepSeek,OpenAI、马斯克的Grok也迅速跟进,发布了新一代推理模型。在这样的背景下,DeepSeek作为行业内的新兴力量,其发展与突破极具研究与讨论价值。2月22日,21:30《对话》与业内专家、学者及从业者共同绘制通往AGI的现实路径。
他们是:
薛  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
魏  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王仲远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陈  宁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刘知远  面壁智能创始人 首席科学家
图片


DeepSeek横空出世,震惊全球


/private/var/folders/yf/53bf626n2c5_0629m9kgkpc0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50222164553/output_1.jpgoutput_1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 薛澜:OpenAI算是闭源的,Llama是开源的。但DeepSeek是把在算法上的创新、低成本、开源这些结合起来,实际上目前是颠覆了整个行业发展的生态。
/private/var/folders/yf/53bf626n2c5_0629m9kgkpc0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50222164612/output_1.jpgoutput_1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王仲远:DeepSeek代表了开源的胜利,它不仅是构建在其他开源的技术之上,又做了技术创新,并且进行开源,充分证明了开源对于创新的巨大贡献。
/private/var/folders/yf/53bf626n2c5_0629m9kgkpc0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50222164633/output_1.jpgoutput_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魏亮:DeepSeek是第一个推理大模型的开源,而且是最接近O1的一个模型开源,这对整个人工智能大模型是巨大的贡献。这个贡献不但是学术上的,也是信心上的,信心比黄金还珍贵。
/private/var/folders/yf/53bf626n2c5_0629m9kgkpc0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50222164645/output_1.jpgoutput_1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陈宁:DeepSeek正在重新定义人类的所有电子产品。未来两到三年时间,可能全球80%以上的企业都会运行在大模型之上,四到五年的时间,数字人和机器人的数量可能就会超越人类的数量
/private/var/folders/yf/53bf626n2c5_0629m9kgkpc0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50222164656/output_1.jpgoutput_1
面壁智能创始人 首席科学家 刘知远:DeepSeek的团队,显然没有像OpenAI和Meta他们有十万显卡集群的算力资源,但是仍然利用自己可以获得的资源,实现心中崇高的目标。


DeepSeek绕过英伟达的“护城河”了吗?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陈宁: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英伟达“护城河”是在用它高算力的并行芯片做大模型AI算法的训练中逐步完善了一套名为CUDA的软件生态。这套软件生态因为用户越来越多,沉淀了非常多高级语言的函数。这就让普通的软件工程师也可以调用它,不用关心底层的硬件架构,也可以非常方便地训练复杂神经网络的各类算法。
实际上DeepSeek在训练过程中,更多地调用了CUDA之下的一个叫PTX过渡层。DeepSeek工程师通过挖掘PTX的潜力,把英伟达在底层封印的一些算力和带宽更高效地挖掘出来,所以它的开发工具其实还是基于英伟达的CUDA生态。但是它走的路径证明了只要算法、硬件和芯片联合设计,就有可能设计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所以它可以推动低成本训练,更小规模的创新公司也可以参与到大模型的创新过程中。


中美科技创新 与其打压不如合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 薛澜:中国的创新能力长时间以来被很多西方国家大大低估甚至是抹黑。2007年开始,中国在全世界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是最多的,现在全世界申请专利超过一半是中国的。
DeepSeek的启示之一是美国目前的这种打压其实适得其反,使得中国能够找到新的路径去创新。所以如果中国、美国及全世界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就能够真正解决人类面临的更大问题。


关 于 我 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来源 | 本文转载自“央视频”,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