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这也是“人工智能”这一表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人工智能+”行动,是基于深化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最终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人工智能+AI治理知识库:2025年3月16日更新版
Part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来源
1.《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行动
2. 什么是“人工智能+”
Part2 “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要素x”的关联与差异
1.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关系
2.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x”的联系和差异
Part3
1. 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
2. 以“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Part4 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重要政策动向
点击图片查看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关系
在此之前,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成为后来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同为“加法”,我们可以从“互联网+”得到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些可能性。从“互联网+”的进度来看,今年年很有可能会在国务院的层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转变,标志着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转变不仅反映在技术层面,也体现在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中。"互联网+"最初的提出,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行业的创新和升级,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实用化应用的推进,使得"互联网+"逐渐转向"人工智能+",这一转变背后是对人工智能技术潜力和应用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和挖掘。
"人工智能+"的提出,意味着政府将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或领域的结合,以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这一行动的实施,将加速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这也反映了新一轮新旧动能轮换的开始,即由"互联网"向"人工智能"的转换,这一过程中,新旧动能转换的变革力得到了加强。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x”的联系和差异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的互动关系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的互动关系体现在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力的代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共同推动了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数据要素通过其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构建出了人与人工智能双劳动主体的经济活动,形成了新型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进而形成新型生产资料。这一过程中,数据的重要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日益凸显,数据挖掘能力成为新时代的国家重要竞争力。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模型的应用,使得在多个领域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如自然语言处理、医疗领域等。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也促进了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为数据提供更加一致、更准确的信息。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强调了核心算法原理和操作步骤的重要性。
数据要素产业的探索,如数据流通、确权与AI助力的新格局,展示了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新模式。这种结合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到治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闭环关系。此外,数据治理与AI的结合也是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力的代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的共同点和差异
共同点方面:
数据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都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而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其价值在于能够对其他资源产生放大效应,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应用场景的广泛性:两者都致力于拓展应用场景,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商贸流通等多个领域,并且都在努力打造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政策支持和行动计划:国家层面对这两大领域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发布了相关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支持,以推动其快速发展。
区别方面:
侧重点不同:“人工智能+”更多地关注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应用和发展,强调AI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而“数据要素×”则更加注重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和多场景复用能力,旨在通过数据要素的广泛应用,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目标和效果的差异:虽然两者都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工智能+”更侧重于技术的直接应用和创新,可能更容易实现短期内的经济效果。而“数据要素×”则更注重长期的乘数效应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时间来观察其对经济的全面影响。
实施路径和策略的不同:两者在实施路径上也有所不同。例如,“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措施和目标,如加强资金支持、推动数据交易规模增长等,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则可能更多依赖于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
点击图片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相关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新质生产力政策知识库
以“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人工智能+”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可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提升研发、中试等环节的效率和质量。
助力产业基础再造,提升先进制造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和制造环节中的应用,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和AI预测模型,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和指标的智能监控和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提升产业基础和制造能力。
推动AI算法创新突破:消费、金融及政务领域的AI应用快速拓展,为AI算法开发平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而推动工业领域AI算法实现创新突破。
加速产业升级,实现从人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技术革新、生产效率优化以及运营效率提升,可以帮助制造业从容应对成本和市场带来的挑战,加快产业升级,完成从人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换,实现“弯道超车”。
深化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融入人工智能元素,可以使企业管理更高效、增强产品竞争力、能不断创新产品,展现出无限的可能。
推动产业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抓住人工智能的“牛鼻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大模型能力赋能重点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
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技术已具备复杂分析、预测算法、人机交互等能力,正以海量数据驱动数字经济引擎,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

(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2024年1月17日
2024年1月22日
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强调“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应邀介绍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情况。
会议认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企业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创新策略、应用示范和人才聚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2024年3月5日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大任务之首,并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要求。
2024年3月5日
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印发
《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
2024年5月29日
工信部联合四部门印发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2024年6月5日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年7月4日—7月7日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围绕“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主题,通过论坛、展览等展示“人工智能+”成果,像AI赋能工业、智能驾驶等,目标是推动AI全球治理与产业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2024年10月9日
公共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明确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要大力支持政务服务大模型的开发、训练与应用,以此来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扩大数据供给是基础,通过规范授权运营等方式,确保数据资源能够合法、合规地进入市场,从而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
(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2024年12月11—12月12日
《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2024年12月13日
此次行动计划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和深度激活中小企业数据要素价值方面作了说明,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方面发布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并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推广,强化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基础,从而提升中小企业数据管理利用的能力。
2025年3月4日—3月11日
审核丨梁正 鲁俊群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