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


前言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这也是“人工智能”这一表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人工智能+”行动,是基于深化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最终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人工智能+AI治理知识库:2025年3月16日更新版



目录






Part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来源


1.《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行动


2. 什么是“人工智能+”


Part2 “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要素x”的关联与差异



1.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关系


2.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x”的联系和差异


Part3  

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1. 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


2. 以“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Part4  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重要政策动向











Part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来源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行动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在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的第一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第三点要求“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智能+”行动,是基于深化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最终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行动被再次强调。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这一行动,把数字技术与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广阔市场优势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支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报告还提出要扩大5G网络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步伐,优化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此外,要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报告还特别强调了推动人工智能在更多领域应用的重要性,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优化算力布局,为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和资源支撑。

点击图片查看


什么是“人工智能+”

通俗来说,“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各个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新型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作用,将“人工智能”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人工智能+”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不同行业深度融合,推动这些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和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利用人工智能的强大能力,促进这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此外,大模型的发展为智能终端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平台,有望开启“AI+”时代。国家政策也积极鼓励构建AI+行业应用繁荣生态,以促进人工智能在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并非没有挑战。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符合伦理标准,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以及如何处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就业影响等问题,都是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技术应用,更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总的来说,“人工智能+”代表了一种趋势,即通过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推动这些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和创新发展。这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又要妥善应对其带来的挑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Part2

“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要素x”的关联与差异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关


在此之前,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成为后来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同为“加法”,我们可以从“互联网+”得到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些可能性。从“互联网+”的进度来看,今年年很有可能会在国务院的层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转变,标志着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转变不仅反映在技术层面,也体现在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中。"互联网+"最初的提出,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行业的创新和升级,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实用化应用的推进,使得"互联网+"逐渐转向"人工智能+",这一转变背后是对人工智能技术潜力和应用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和挖掘。


"人工智能+"的提出,意味着政府将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或领域的结合,以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这一行动的实施,将加速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这也反映了新一轮新旧动能轮换的开始,即由"互联网"向"人工智能"的转换,这一过程中,新旧动能转换的变革力得到了加强。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x”的联系和差异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的互动关系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的互动关系体现在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力的代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共同推动了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创新。数据要素通过其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构建出了人与人工智能双劳动主体的经济活动,形成了新型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进而形成新型生产资料。这一过程中,数据的重要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日益凸显,数据挖掘能力成为新时代的国家重要竞争力。


点击图片查看“数据要素x”政策知识库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模型的应用,使得在多个领域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如自然语言处理、医疗领域等。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也促进了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为数据提供更加一致、更准确的信息。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强调了核心算法原理和操作步骤的重要性。


数据要素产业的探索,如数据流通、确权与AI助力的新格局,展示了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新模式。这种结合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到治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闭环关系。此外,数据治理与AI的结合也是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力的代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的共同点和差异


共同点方面:


  1. 数据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都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而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其价值在于能够对其他资源产生放大效应,即所谓的乘数效应。


  2. 应用场景的广泛性:两者都致力于拓展应用场景,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商贸流通等多个领域,并且都在努力打造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3. 政策支持和行动计划:国家层面对这两大领域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发布了相关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支持,以推动其快速发展。


区别方面:


  1. 侧重点不同:“人工智能+”更多地关注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应用和发展,强调AI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而“数据要素×”则更加注重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和多场景复用能力,旨在通过数据要素的广泛应用,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2. 目标和效果的差异:虽然两者都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工智能+”更侧重于技术的直接应用和创新,可能更容易实现短期内的经济效果。而“数据要素×”则更注重长期的乘数效应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时间来观察其对经济的全面影响。


  3. 实施路径和策略的不同:两者在实施路径上也有所不同。例如,“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措施和目标,如加强资金支持、推动数据交易规模增长等,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则可能更多依赖于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Part3

 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依托于科技创新,特别是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生产力和效率,还能创造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新型生产力的“摇篮”。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实际应用场景的问题,虽然是挑战,但也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面。


点击图片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相关内容

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的概念紧密相连,共同指向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强调了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飞跃性升级的重要性。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并且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人工智能+”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的深化,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变革。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保健、交通、金融、娱乐等领域,这些领域的突破性应用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无限可能性。例如,人工智能在AI助理、人像写真等领域的应用加速了数智人的落地,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协助人类工作。

点击图片查看新质生产力政策知识库


以“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人工智能+”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可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提升研发、中试等环节的效率和质量。


  2. 助力产业基础再造,提升先进制造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和制造环节中的应用,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和AI预测模型,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和指标的智能监控和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提升产业基础和制造能力。


  3. 推动AI算法创新突破:消费、金融及政务领域的AI应用快速拓展,为AI算法开发平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而推动工业领域AI算法实现创新突破。


  4. 加速产业升级,实现从人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技术革新、生产效率优化以及运营效率提升,可以帮助制造业从容应对成本和市场带来的挑战,加快产业升级,完成从人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换,实现“弯道超车”。


  5. 深化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制造业融入人工智能元素,可以使企业管理更高效、增强产品竞争力、能不断创新产品,展现出无限的可能。


  6. 推动产业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抓住人工智能的“牛鼻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大模型能力赋能重点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


  7. 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技术已具备复杂分析、预测算法、人机交互等能力,正以海量数据驱动数字经济引擎,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


通过上述方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发展路径。


Part4

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重要政策动向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这也是“人工智能”这一表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2024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一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以下是2024年以来,国内人工智能重要政策及会议的梳理:


工信部就《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2024年1月17日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6年,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类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

国务院常务会议: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2024年1月22日

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

会议强调,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人工智能制造业深度融合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品,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国资委:“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

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2024年2月29日

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强调“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会上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应邀介绍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情况。


  • 会议认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企业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创新策略、应用示范和人才聚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 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政府工作报告

(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2024年3月5日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大任务之首,并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

(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2024年3月5日

1. 3月2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同志,在北京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与智源研究院、百度、第四范式、百川智能、智谱华章等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交流,鼓励大家主动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技术研发,拓展行业赋能应用,加快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 3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其中提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氢能等未来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推进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研究开发。

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印发

《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

2024年5月29日

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为未来几年我国信息化标准建设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计划强调,信息化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体系的关键构成,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引领技术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进步的核心引擎其实施将为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工信部联合四部门印发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2024年6月5日

2024年6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旨在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系统谋划,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该指南从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7个方向完善标准体系。其目标是到2026年,新制定50项以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超过1000家企业参与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参与制定20项以上国际标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指南的制定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加快构建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需求的标准体系,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保障产业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年7月4日—7月7日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围绕“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主题,通过论坛、展览等展示“人工智能+”成果,像AI赋能工业、智能驾驶等,目标是推动AI全球治理与产业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

《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

(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2024年10月9日

公共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明确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要大力支持政务服务大模型的开发、训练与应用,以此来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扩大数据供给是基础,通过规范授权运营等方式,确保数据资源能够合法、合规地进入市场,从而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点击文字查看原文)

2024年12月11—12月12日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会议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未来产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议强调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示范的重要性,特别指出要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在工业、民生、政务等领域的场景化落地。具体而言,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意味着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促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这不仅包括工业制造的智能化改造,还涉及民生服务的优化和政务管理的智能化提升。

《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2024年12月13日

此次行动计划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和深度激活中小企业数据要素价值方面作了说明,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方面发布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并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推广,强化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基础,从而提升中小企业数据管理利用的能力。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点击查看原文)

2025年3月4日—3月11日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把数字技术与制造、市场优势结合,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今年重点从产业赋能、终端应用、场景培育发力,推动AI在多行业应用,发展智能终端,培育新场景。



主理人丨刘典
编辑丨陶含孜 李森

审核丨梁正 鲁俊群






关 于 我 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