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两年公开信息,中国主流大模型企业如百度、阿里、华为、科大讯飞等,其投资或产业结构中均存在国资或央企参与情况。当下许多大模型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场景落地等方式与央国企形成战略协同,覆盖能源、金融、制造等核心领域,少数大模型企业通过资本层面直接绑定国资或央企。这种“资本合作与技术协同并存”模式既体现国家战略导向下的资源整合,也反映了技术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国资参与强化技术自主可控;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依托央国企丰富场景加速产品迭代,形成“国家队+创新力量”的生态互补。
1.1 典型案例分析之科大讯飞
1.2 典型案例分析之华为:多元协同构建创新生态
1.3 典型案例分析之百度&阿里
一、国内主流大模型排行榜:“百花齐放”与“刷榜跑分”
全球知名信息技术研究机构IDC近日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央国企大模型建设规模达到31.8亿元人民币。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国家资本的支持,这种支持既体现在直接股权参与,也通过政策扶持、政府采购、产业基金等方式实现。中国AI大模型竞赛中,央企力量的深度参与并非偶然,而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产业升级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资本化" 路径主要体现在如下机制:资本赋能,构建全链条投资生态。国家级基金(如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和地方产业基金通过注资或参股方式支持大模型企业。例如近期智谱AI的10亿元战略融资中,地方国资占比显著。央企旗下基金正聚焦AI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算力、数据标注等关键环节,

智谱AI最新融资情况
场景驱动,释放高价值数据红利。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举行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AI+)成果媒体通气会中表示,央企正依托500余个开放场景构建应用试验场域。国家电网 "光明" 大模型在新能源消纳场景中实现毫秒级决策,南方电网通过 "大瓦特" 模型体系将NLP基础模型升级至千亿参数级,中国电信星辰大模型开源生态吸引超200家企业参与,形成协同创新网络。诸类以场景驱动的绑定创造独特训练优势。
全球知名信息技术研究机构IDC近期发布的《中国央国企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4:大模型投资的主力军》报告显示,科大讯飞市场份额居中国央国企大模型市场首位。科大讯飞的国家资本参与主要体现如下: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以大股东身份持股 10.03%;同时,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旗下的证券投资基金(华泰柏瑞沪深 300 指数基金、易方达沪深 300 指数基金)分别持股 1.51%、1.02%,通过国有金融机构持股形式参与企业资本结构,彰显国家资本对其发展的支持。市场主导地位与政策支持方面,科大讯飞在2024年央国企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中占据第一,其核心优势在于算力与模型一体化服务。国务院国资委推动的“AI+”专项行动中,科大讯飞是央企场景落地的关键供应商,例如在工业制造和能源电力领域。国有资本直接投资方面,科大讯飞曾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并参与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其研发投入与政策导向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高度契合。
科大讯飞股权结构图
图源:天眼查
华为与国央企的合作模式以AI技术共研与资源整合为核心,形成多层次协同体系。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建标准与平台,深化技术赋能。华为通过昇腾 AI 基础软硬件平台为央国企提供芯片、框架及解决方案,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自研大模型均依托华为昇腾芯片与 MindSpore 框架开发,形成“国产算力+行业应用”闭环。如中国移动今年初宣布完成首个海外DeepSeek一体机私有化部署项目,其中华为昇腾等20余家国产GPU厂商与DeepSeek展开合作,这一举措标志着国产算力与AI模型的协同生态加速成型。以“场景深耕+生态共建”为战略主线,华为推动 AI 技术与央国企核心业务融合。其一,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整合技术与资源优势,如山东能源与华为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共同研发“盘古矿山大模型”,推动煤矿场景智能化;其二,提供技术赋能与服务支持,通过华为云 Stack向央国企输出云计算、AI 技术,覆盖咨询、部署到运维的全流程服务,加速AI技术在央国企的落地应用。此外,华为还通过参与 “东数西算” 工程,与地方国资协同布局算力基础设施,为央国企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

华为云Stack全景图
图源:网络
百度以 “文心大模型” 为核心技术引擎,深度参与国央企数字化转型。其合作模式涵盖技术输出与场景共建,例如为国家电网 “光明” 大模型、中国石油 “昆仑” 大模型提供底层架构支持,并联合开发能源、制造等领域解决方案,推动央企核心业务智能化升级。在资本层面,百度通过吸引国有产业基金间接参与 AI 布局,2024 年战略调整后将资金聚焦于 AI 基础设施与云服务建设,与国资支持的算力基建政策形成战略共振,进一步强化技术自主与产业协同能力。阿里云凭借技术底座优势与生态协同策略,在国央企大模型市场发展迅速。其为政企客户提供 “九天”“星辰” 等大模型的技术支撑,并参与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共享。同时,阿里云通过地方国资联动拓展区域生态,如杭州市政府产业基金(上城资本)投资智谱 AI,而智谱与阿里云的技术合作形成 “地方国资 + 头部企业” 协同模式。此外,阿里关联企业(如上海赛为投资中心)通过资本纽带连接地方国资,助力区域 AI 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其在金融、能源等垂直领域的竞争优势。
党的二十大以来,国资央企深入贯彻 "科技自立自强" 战略部署,以 "AI+" 专项行动为抓手,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场景落地、算力基建等方面加速突破,逐步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作为 "科技创新国家队",央企通过技术攻坚、场景赋能、基建筑基三大路径实现关键跨越。工信部在2024年联合六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引导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要“面向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5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深化‘AI+’专项行动”,要求央企加大资金投入,抓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强化科技创新,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坚定攻关大模型,积极参与开放生态建设,推动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培育长期资本。

国资委部署“深化‘AI+’专项行动”
当前诸多国央企纷纷布局AI产业。中信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等,围绕AI与大模型技术,通过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生态协同、融资支持及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在金融、医疗、教育、算力等多领域展开创新布局与实践。中信集团主要聚焦金融大模型与产业融合。推出基于大模型的智能风控系统,已自主研发债券智能助手、全栈可控大模型平台、出版行业 AIGC平台等核心技术;在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慧育种等领域打造了智能投研平台等示范应用;同时推出全球化数智通信服务、钢铁行业集群式解决方案等产业赋能方案,并联合百度、华为、商汤等产学研机构共建金融、钢铁、育种等行业大模型,形成跨领域创新生态。国家开发银行在推动AI和大模型创新方面,主要通过中长期融资支持、政银协同机制、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展开布局。如设立专项贷款、差异化信贷政策,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围绕 “东数西算” 工程支持算力枢纽节点及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同时,通过 “一带一路” 支持中资企业技术输出,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加速AI 在垂直领域的应用落地。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AI领域通过 “垂直场景深耕+技术自主可控+生态协同创新” 的策略,形成了教育、医疗、产业的多维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国新控股在AI领域投资案例包括中芯国际、寒武纪等。
中国与美国在AI 大模型资源配置机制方面,主要体现为市场驱动与政策导向的博弈。美国主要体现在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主导的资本生态,通过沙山路的“技术-资本”闭环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例如Anthropic在2025年3月完成3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615亿美元,背后是光速创投、谷歌等资本的持续加注。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响应技术趋势。
头部风投机构主要有Andreessen Horowitz(a16z)、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General Catalyst等。a16z全称为Andreessen Horowitz,由Marc Andreessen和Ben Horowitz于2009年创立,是创始人驱动型资管平台。作为全球最活跃的科技风投之一,a16z在AI领域布局广泛,因敏锐的前瞻性和激进大胆的投资风格在风投圈闻名,投资对象包括 OpenAI(早期参与)、Anthropic(生成式 AI)、Hugging Face(开源模型)等。其曾在2023年领投欧洲Mistral AI融资,并联合英伟达、微软等推动基础模型研发。创始人Marc接受采访时曾表示,a16z在“永恒原则”与“动态进化”之间构建微妙平衡。a16z组建了由人类学家、组织行为学家和AI架构师组成的特别研究小组,并搭建覆盖22个司法管辖区的政策分析矩阵。其动态调适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对“创新边缘”的持续感知与响应机制。Horowitz曾在对谈中提到,“历史上最快实现盈利的公司,是那些营收增速远远超出成本支出的AI公司。”面对历史上互联网的兴衰繁荣周期,Horowitz认为“情况很可能在人工智能领域重演”,但依然视AI为新的通用技术理性投资推进。Sequoia Capital作为全球最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门洛帕克(Menlo Park)。Sequoia Capital专注于投资科技和创新驱动型企业。在最新发布的《AI in 2025: Building Blocks Firmly in Place》中,其认为2025年AI格局演变将明显从最初的兴奋和快速投资阶段转向了一个注重落地、差异化和展示实际价值的阶段。随着AI行业进入新阶段,2025年重点是将基础构建块转化为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应用,以及完成变现的商业闭环。硅谷市场认为,技术突破与市场分化将共同塑造 "强者恒强、垂直突围" 的AI新生态,五大科技公司(谷歌、OpenAI、Anthropic、xAI、Meta)都在为下一轮LLM 扩展做准备。资本支出的稳定化与计算成本的持续下降,为行业从 "规模扩张" 向 "价值落地" 转型提供支撑。中国模式在战略协同与产业落地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但需强化技术原创性与市场活力。未来可通过 “政策引导+市场机制” 双轮驱动,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同时深化开源社区建设以促进技术扩散。硅谷模式则需在创新效率与社会公平间寻求平衡。全球AI产业的发展将依赖于多元模式的互补与协同。两种模式本质上是 “政府主导型创新” 与 “市场驱动型创新” 之差异。中国需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借鉴硅谷的敏捷创新机制,探索更具包容性的发展路径。"国家资本化" 路径的独特性在于:通过央企的场景资源与数据优势,构建起 "政策引导-资本赋能-场景验证-生态反哺" 的创新闭环。相较于美国 "风险投资+技术裂变"模式,中国更强调技术落地的确定性与产业协同的系统性。硅谷模式以私有资本为引擎、开源社区为协作网络,而中国则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国资平台推动技术落地。两种模式在效率、风险、可持续性等维度呈现出显著差异。中国主要通过系列政策规划将AI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探索“政策引导 + 市场活力” 的混合模式。这类模式在战略规划、资源整合上具有独特优势。国内消费与出口增长乏力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需求增加,新兴产业(如AI)成为稳增长的关键。国资通过投资大模型企业,既可推动产业升级,又能通过技术输出提升传统行业效率。此外,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国资参与大模型企业有助于降低对海外技术的依赖。例如,华为昇腾生态的国产化替代路径,直接服务于国家供应链安全目标,实现风险对冲。当前中国国资央企对大模型企业的参与呈现“多层次、多路径”特征。技术层方面,主要通过联合研发和场景落地推动应用创新;资本层方面,以基金注资和产业协同强化生态控制力;政策层方面,以专项行动和数据要素改革引导长期布局。未来,随着AI技术向行业纵深渗透,国资在数据治理、算力基建和标准制定领域会发挥更为重要的角色。企业需平衡市场化创新与政策合规性,以持续获得资源倾斜。不同模式下的创新探索正在推动AI能力的边界。AI生态系统基础要素已具备,大规模数据中心与更强大的大模型正在建设中,当前格局为有效利用AI创造价值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公司提供了独特的机遇。无论AI发展模式如何,专注于长期价值创造,仍是全球AI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yj/art/2024/art_ad15b0f08a714fd8888c0e31468b8c54.html%27
《国务院国资委部署深化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643314/c32881575/content.html
华为云官网,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huaweicloudstack.html
《中信集团举办“人工智能+”行动发布会,聚生态之力共谋智能未来》,https://www.group.citic/html/2024/News_0705/2717.html
《杭州国资参投,智谱完成超10亿元战略融资|钛媒体AGI_腾讯新闻》,https://news.qq.com/rain/a/20250303A023XP00
《万亿级投资 央企加力设备更新》,https://www.ndrc.gov.cn/xwdt/ztzl/tddgmsbgxhxfpyjhx/gzdt/202408/t20240820_1392486.html
《中国央国企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4:大模型投资的主力军》,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CHC53138125
《央企超500个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4M1vtyXaL9F
Z finance《深度丨a16z创始人最新万字思考:关于DeepSeek、开源与闭源、风险投资和中美科技竞争》,https://mp.weixin.qq.com/s/YatPBTw6vwY06TMcX_gQOw
a16z官网,https://a16z.com/
红杉资本官网,https://www.sequoiacap.com/
红杉资本2025 AI展望《AI in 2025: Building Blocks Firmly in Place》,https://www.sequoiacap.com/article/ai-in-2025/
《Anthropic再获35亿美元融资,与OpenAI估值差距进一步缩小》,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3-04/doc-inennqmm8616995.shtml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