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霸王茶姬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茶饮赴美上市第一股,截至当日美股收盘,市值接近 60 亿美元。

「暗涌 Waves」的这篇文章,回顾了霸王茶姬从云南一角的奶茶小店成长为赴美上市的茶饮巨头的历程。或许霸王茶姬的「逆天改命」夹杂着天时、运气等诸多因素,但几乎茶饮行业发生的所有问题都在霸王茶姬的身上发生过。在这场创业突围赛中,霸王茶姬艰难前行。

终于,资本市场等来了霸王茶姬迟到许久的上市。2025 年 3 月 6 日,证监会发文审批通过了霸王茶姬在美国的上市备案。

过去 8 年,这家从西南一隅起步的奶茶店,已经成为一家拥有 6500 个门店、接近上市的现制茶饮企业,尤其在过去两年,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足足翻了几番,GMV 更是翻了几十到上百倍。

一家为人称道的消费品公司,往往与改变行业的产品共同诞生:比如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在第 6 家门店引入意式拿铁;泡泡玛特王宁于 2016 年签下 Molly 独家经营权;之于喜茶,则是被无数对手复制的多肉葡萄。

霸王茶姬并非如此。尽管它也有一个超级爆款:一年卖出 2.3 亿杯的伯牙绝弦。但从产品轮廓来看,这很难说是霸王的独家原创。

霸王茶姬真正的异军突起,源于一家现代消费公司的综合性胜利。一位消费投资人的评价是,自古流量和产品不能兼得,「奈雪和喜茶想接没接住,茶颜选择不接。而霸王是唯一接住的。」

这或许与那笔逆天改命的融资有关;或许与不断强化的「一切标准化」有关;也或许与原叶鲜奶茶红利期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与创始人张俊杰有关。

「公众乐见于英雄的企业,张俊杰现在看来至少是枭雄。」上一位消费投资人如此评价他。

一位张俊杰的好友说,四年前霸王的店均只有 10 来万、百家门店时,人们对张俊杰要成为「东方星巴克」的说法充满鄙夷,「100 个人有 99 个人不相信」。但在今天,这家公司已经结结实实地把星巴克作为潜在对手。

曾有一位知名投资人在比较中日商业环境时说,日本信奉「各就各位」,创新来自大企业,所以几乎没有 VC 市场;但中国更相信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霸王茶姬就是一个「宁有种乎」的故事。


Founder Park 正在搭建开发者社群,邀请积极尝试、测试新模型、新技术的开发者、创业者们加入,请扫码详细填写你的产品/项目信息,通过审核后工作人员会拉你入群~
图片
进群之后,你有机会得到:
  • 高浓度的主流模型(如 DeepSeek 等)开发交流;

  • 资源对接,与 API、云厂商、模型厂商直接交流反馈的机会;

  • 好用、有趣的产品/案例,Founder Park 会主动做宣传。



01

一笔决定性的融资

命运是在 2020 年底改写的。

此时的霸王茶姬,其实已经开始盈利。据相关人士透露,霸王茶姬当年的 GMV 超过 2 亿,净利润超千万。「每个月都喊我回昆明拿钱。」一位曾经的霸王茶姬核心层回忆。

分歧却在此时发生。张俊杰在多年后的一个私下场合透露,当时有股东认为,霸王只需要再扩张一年,就可以把股份卖了或是招募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但他坚持要把盈利投入,继续扩张。

其时,霸王茶姬实际上有四个合伙人,股份平分,没有绝对控制者。在上述场合中,张俊杰提到,其他股东开出 5000 万估值去买断他的股份,而他开出了比对方两倍还高的价格,来回收其他人的股份。这意味着数千万的资金敞口。

此时的霸王茶姬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全国有 200 多家店,但主要还集中在云贵川,单店月销额不到 20 万(一家蜜雪冰城的月营收为 10 万左右),与喜茶相差甚远。

XVC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是一家成立于 2016 年的早期 VC。

此时,中国新式茶饮的融资战争已经进行到中后期:喜茶估值超 160 亿、茶颜同样被美元基金疯抢,更快人一步的奈雪即将赴港上市。

但对于 XVC 来说,无论是喜茶、茶颜、古茗或茶百道,这些公司都已超过 VC 的射程,霸王是为数不多还处于融资早期阶段的公司。

XVC 在后来的一份公开材料里回顾,霸王茶姬在当时的昆明地区,辨识度就已经是最高的了。且当门店密度增加时,霸王的同店销售额不仅没有下降,仍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这意味着它的生意能够复制。

XVC 在调研后迅速召开「投决会」,决定帮张俊杰把其他人持有的股份收购回来,并完全替换现有的管理团队。

据「暗涌 Waves」了解,张俊杰期待的投后估值是 7 亿,XVC 没有还价。「一旦想投,就不会计较太多。如果最后能涨到 700 亿,那 5 亿还是 7 亿没有区别。」一位霸王茶姬的投资人说。

最终,XVC 的投资额超 1 亿。这是他们成立以来首轮投入最大的一笔。XVC 而后又加注过 1 轮,如今它在霸王中持股近 20%。XVC 创始人胡博予曾说,这一个公司 IPO,「就可以把我们历史以来投的所有钱,还(回来)大概 2 倍左右。」

这里有个插曲,在见到投资人时,张俊杰甚至提出要离开霸王茶姬、单干一个名为「奶茶总动员」、定价稍高于蜜雪冰城的低价奶茶品牌。

一位霸王的早期高管曾对「暗涌 Waves」回忆,张俊杰留下,「是集体决策的结果」。如今来看,其他人的激流勇退或许是最佳选择,否则也不会有霸王的今天。

同样在这一轮投入的还有复星。另一家 VC——琮碧秋实则在几个月后杀入。当时霸王门店只是多了小几十家,但估值比前一轮贵了一倍。

资本,的确是霸王茶姬逆天改命的关键之一。回头看,霸王拿钱的时机充满「天时与地利」:2020 年底是消费投资达到顶峰即将坠落的前夕,「它在市场钱还便宜的时候,拿到了最后一波钱。」一位消费投资人说。

当然更重要的是「人和」:只有在那时就抱着「开到 100 个国家」野心的张俊杰,敢对 VC 许下规模的承诺。


02
扩张,不惜一切代价地扩张

草粮已至,拿到超 3 亿融资的霸王茶姬,迅速开始扩张。

第一站是成都。2021 年 6 月,霸王茶姬从昆明搬到成都,以百万级别的年租金拿下成都最好的地段春熙路。管理团队从几人增长至 200 人。

接近张俊杰的人说,疫情期间手里有钱的企业和品牌很多,但没有哪个在大肆扩张,都以守为主,唯独他「最敢花钱」。在保守的线下餐饮行业,这并不是一个常见思维。

彼时,霸王的内部反复提到,没有规模就上不了牌桌,「无论如何都要上 1000 家」,这被确定为 2022 年结束要达到的目标。

但过程并不一帆风顺。比如在春熙路门店开业不久,云南和广西的老店销售额一度出现下滑。西安的首店选在大唐不夜城,不过人流量和展示位也不及预期。曾任霸王茶姬陕西分公司总经理的宋维(化名)告诉「暗涌 Waves」,霸王曾在不长的时间内在西安开了 5 家店,但市场对其几乎没有认知度,一直在亏损。

不过这并没有让霸王停下扩张的脚步。2021 年前后,为了吸引加盟商,霸王茶姬给每个省份 100 个免除加盟费、品牌使用费、并赠送一套设备的名额,装修费也只有现在的一半。

总部准备的招商手册包含从与客户初次沟通到最终签约的全细节:签约合同时,要求尽量「拍照+文案+朋友圈」,这样意向客户看到后会有紧迫感,而「如果是老加盟商再开店,文案要突出,才对新客户有说服力。」

但有一位常年混迹茶饮行业的人士对我们强调,即便是在加速开店期,霸王也没有放低对店铺选址的要求。

一位霸王的人士举了个例子:比如两个相差仅 10 米的店,霸王也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曝光更好的那个。一份早期招商手册显示,霸王要求不开影响品牌的街边店,也不在商场的边角、地下,和三四楼以上的位置开店。

扩张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据「暗涌 Waves」了解,2021 年,霸王茶姬的 GMV 比上一年翻倍,但由盈转亏,亏损超千万。霸王在当时试图再次融资,却没有成功。

到 2022 年底,霸王进入浙江、江苏、广东等 9 个中东部省份,也从以往的二至五线城市,进入一线城市的广深茶饮重镇。

这里有一个背景是,茶颜悦色此时的风头其实更盛,但这家公司并没有迅速扩张。「茶颜做出来的红利,被霸王占了。」一位接近茶颜的人士直陈。

一位早期看过霸王的投资人称,他有一个疑惑是,霸王均价比茶颜高 3、4 块,为什么市场会接受?或许唯一的解释是,消费者对喝上一杯原叶鲜奶茶的诉求高过了对价格的感知。

霸王的激进战略,快速占领了茶颜培育了八年的市场。


03

可以复制的

一个典型的霸王茶姬后厨店员的一天是这样的:清晨八点半,打开煮茶机倒入 60 克茉莉雪芽,按出 2100 毫升的热水,用 80 度的水温焖泡 7 分半,再倒入 750 克冰块,搅拌至融化并刮泡,就会得到约 3 升的茉莉雪芽茶汤。这份茶汤就是霸王茶姬最大的秘密——制作伯牙绝弦的原料。

按配料表粗略计算,一份大杯标冰微糖的伯牙绝弦要用 280ml 的茉莉雪芽茶汤,一份茶汤能做 10 杯左右。在高峰期,三四分钟就会用完。

多位霸王茶姬门店店员的感知是,卖出的十杯里,至少六杯是伯牙绝弦。2023 年全年,伯牙绝弦卖出了 2.3 亿杯。(喜茶的多肉葡萄畅销六年累计卖出 1.5 亿杯)

茶饮行业素有「只有三年辉煌期」的说法,但一位霸王茶姬的员工认为,霸王已经走出这个诅咒。在内部,张俊杰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们不是在做山珍海味,是在做奶茶界的米饭和面条。」一份数据显示,至少在 2019 年后,霸王茶姬前五大 SKU 占比始终超过 50%。

但事实上,霸王的菜单并非一直如此简单。比如他们曾借鉴奈雪的茶,做过欧包。2018 年前后,刚刚走出昆明的霸王茶姬,曾用高薪甚至期权,聘请过欧包大师。

欧包人工成本高,售卖周期短,当天卖不完就是损耗。一位早期高管告诉「暗涌 Waves」,欧包战略最后亏损数百万。这也令他意识到:「追随是没有生命力的」。

门店也在陆续关闭,最后收缩回云南、贵州和广西,「品牌力不行的时候,只能辐射到隔壁两省。」上述高管说。

水果茶,则是伴随霸王茶姬更久的产品。霸王成立的第二年,主打水果茶的喜茶和奈雪还是当红炸子鸡。但霸王逐渐意识到,和奶茶行业相比,鲜果供应链要复杂太多。比如在 2019 年 10 月,霸王茶姬在上线一款草莓茶时,华东与广西地区就因气候原因推迟了上线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述早期高管说,霸王还尝试统一采买水果全国发货,后来发现损耗比赚的还多——这被称之为「做过最愚蠢的决定」。无奈下,霸王茶姬不得不允许加盟商自己外采鲜果,但难题仍然无解:水果甜度与口感无法标准化。

喜茶为了解决类似问题,曾使用产区接力的方式,在安徽、云南、江苏等地分别采购,保证一年四季都能使用新鲜草莓。多肉葡萄能卖出 1.5 亿杯,一定程度也和葡萄容易种植、四季不断茬有关。

而在几家新式茶饮中水果采购规模最大的古茗,则采取的是先建仓库后有门店,但代价是,它至今未能扩张至大部分北方城市,包括北京。

张俊杰曾在一个私下场合透露,创立第一年,霸王原叶鲜奶茶的占比只有 30%,隔年是 60%,直到 2020 年,原叶鲜奶茶的占比才超过 90%。但即使这一年,上新的 20 款产品中,仍然超过一半是水果茶。

引入资本后,霸王茶姬只剩少量水果茶,但要完全砍掉它们,仍然是一个不亚于喜茶降价难度的决策,「虽然从数据上讲已经占到 90%了,但砍掉果茶,加盟商的收入就会少 10%,且加盟商自己采买还有利润空间」,一位霸王投资人告诉「暗涌 Waves」。

一位曾经的霸王茶姬核心层回忆总结,几乎茶饮行业发生的所有问题他们都发生过,「只是我们没有死。」

2021 年 9 月,成都春熙路门店开业前,霸王茶姬公众号的 slogan 是「茶香果甜口口鲜」,之后就变成「原叶鲜奶茶,喝出真茶味」。到 2023 年下半年,张俊杰把水果茶砍到只剩下柠檬、椰子等季节性不突出的水果。两年多之间,霸王茶姬的单店销售额几乎翻了两番。

这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这也是霸王茶姬后来会被屡次提及的「标准化」的开端。张俊杰很早就意识到,「人工参与度越高,产品的标准化就会越差」。

2022 年底,霸王茶姬引入自动制茶机,店员的工作简化为只要扫码,机器就会自动出杯,除非需要额外加热,否则可以直接递给顾客。平均出杯时间被缩短为 8 秒。在标准化的问题上,茶颜悦色直到 2023 年才引入制茶机,且谨慎地选择了半自动款式。

对一个立志于规模的创始人来说,效率或许是比口味更重要。

开业第一天,霸王茶姬为顾客提供用茶汤特制的茶冰砖,保证冰块融化也不会影响茶本身的口感,但后来不再提供。一位投资人曾去询问原因,对方的回答是,最初茶饮稳定性不够,用茶冰可以确保品质,「现在稳定度很高,就不需要。」

张俊杰曾在 2021 年的一次采访中提到:「霸王茶姬唯一会做的供应链就是茶叶」。

在一些同行左顾右盼之时,背靠大单品、实现标准化的霸王茶姬,只需要扩张、扩张、再扩张。


04

不可复制的

霸王茶姬 2023 年的年会上,最后一轮抽奖已经结束,西装革履的张俊杰突然朝台下问,够不够?员工们欢呼大喊:「不够!」

「再抽 100 个 1 万!」张俊杰喊道。

某种程度上,这样甚至有些乖张的场面,就是这家公司的当下侧影。

过去两年,是霸王茶姬扩张更迅猛的阶段。一位上海的加盟商在 2024 年告诉我们,他们门店的日营业额超过三万。第一家霸王茶姬在上海开业时,大众点评没有搭理,还是张俊杰自己打电话给大众点评问没上的原因。

一位在霸王负责技术前端的主管告诉「暗涌 Waves」,2023 年业务爆发后,原有的 IT 部门不再能支撑业务发展,人员规模有了「很大比例增长」,自己连手下的人都认不全了。

这样的增长神话,引来许多艳羡。但要复制,并不容易。

追随者羡慕霸王,大单品已然成为原叶鲜奶茶的共识,「如果没有领悟到这一点,可能也不是行业的玩家了。」一家专注原叶鲜奶茶的茶饮 CEO 说。直接以最畅销的单品命名的茉莉奶白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无法盲目学霸王。上述茶饮品牌有一款多料烧仙草,销售占比超过 10%,因为和基底茶的策略不符合,内部想把产品下架,但「不是想调整就能调整的」——品牌成长需要这样的引流款。

这位茶饮 CEO 还说,即使水果茶的销量未必能赢过基底茶,但受众的需求仍然无法忽略,仍然要在夏季上新水果茶,冬季主推草莓。

当下已经不再是霸王茶姬起步的 2017 年,依靠加盟体系的它已经在各个省份占领了最好的位置。而据接近张俊杰的人士对「暗涌 Waves」透露,霸王在 2024 年的营销投入是「你在中国茶饮市场中没有见过的量级。」

不过,即便如此气势如虹,也有消费投资人不认为自己「miss 了」霸王。因为在「coffee or tea 」面前,他还是更看好前者。以及一个茶饮行业许多人持有的观点是:购买一杯咖啡时,消费者的预期是确定的,但对茶饮往往喜新而厌旧。

霸王茶姬一年上新不超过 5 款新品,「因为张俊杰认为不创新可以让利润最大化,让消费者记住你的优点。」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相比之下,2023 年的前九个月,古茗上新 107 款,遑论咖啡行业也在追求潮流——瑞幸在同年推出 102 款新产品。

也有接近张俊杰的人士对我们提及,「价格会是霸王的死穴」:比如打着「上午咖啡下午茶」口号的瑞幸以熟悉的姿态杀入轻乳茶赛道,豪掷 1 亿杯 9.9 的轻轻茉莉;还比如甜啦啦一款名为清风茉白的原叶鲜奶茶,用一半的价格复刻了伯牙绝弦。

 2025 年开年后,霸王门店的扩张速度终于开始放缓。


05

历史已经翻篇

2023 年 12 月,霸王茶姬再一次进军长沙,决定与茶颜悦色这根「硬骨头」正面碰撞。这也是霸王在 2024 年的关键任务。一位霸王中层人士曾对我们表示:「这是行业上的战役,也是尊严上的战役。」

不过至少目前看来,茶颜悦色仍然抗打,且还在继续加密。新开的霸王茶姬即使在选址与规模优于茶颜,仍然人数寥寥。

当霸王茶姬把总部搬到上海的独栋现代化大楼时,坐落于长沙中天广场、试图在办公室塞下更多人的茶颜还更像一家传统餐饮企业:广场的一楼是「华强北手机维修行」,只有三四楼和顶楼的部分办公室属于茶颜。中午因为挤不进电梯,员工还常常需要爬楼。

早年,霸王茶姬向外扩张时,最大的担心就是茶颜会放开加盟。而霸王去到每个城市是打着「平替茶颜」的旗号。在一份早期 BP 里,它对自己的定位是,全国化布局,快速卡位;至于茶颜,那是一家谨慎扩张的区域性品牌。

很多人曾劝说吕良扩张到一线城市,但他始终说自己内功修炼不够。一位茶颜员工称,茶颜向外地扩店,要先派区域经理考察,而区域经理基本是从店员、店长、大店长逐步成长起来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五年以上。在 2024 年 7 月官宣苏州以前,茶颜已经有一年没有开拓新城市。

公司战略,归根到底是创始人性格的映射。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是个苛刻的产品经理;吕良也同样对产品足够专注。一位茶颜员工说,吕良大部分时间仍然扑在产品上,经常在研发部待到 10 点、11 点。但在一些人看来,张俊杰「更多在想 Business model」,对口味「没那么挑剔」。

两家公司的目标,也能窥得两位创始人的不同:霸王的口号是东方星巴克,而吕良更喜欢活了 159 年的雀巢。

性格决定命运。创始人的性格决定公司的命运。很多投资人对张俊杰的解读是,也许因为他曾经一无所有过,所以更渴望成功,「更想把事情做大」,更在意能不能把伯牙绝弦「卖到 100 个国家」。

「这是一道选择题」,一位接近茶颜的人士曾反复对我们说,「茶颜选择饭一口一口吃,但不是说锅里的饭一定是你的,因为有人把锅抢走了。」

其实茶颜曾经无数次接近完全拥有这口锅。一位早期高管记得,2019 年下半年,社交平台传闻茶颜要放开加盟,他那天起码收到 40 条信息,「内部的、外部的,全部发给我说茶颜要加盟了。」2020 年底,茶颜直营店落地武汉,紧接着快闪店出现在深圳文和友。

可即使在 2022 年初,茶颜因为疫情反复在前一年集中临时闭店三次,向外部寻求融资,吕良仍坚定地认为「加盟没法保证服务」。

彼时,搬迁到成都不久的霸王刚刚吹响扩张的号角、甚至处于由盈转亏、亏损超千万的艰难时刻。如果当时茶颜守住长沙直营,在全国开放加盟,靠着比霸王低几块的单价,即使在霸王的老家云南,也足够有杀伤力,「到现在 1 万家店都有可能。」上述高管说,「这步棋对茶颜不一定是好是坏,但对霸王一定是致命的。」

「现在历史已经翻篇了。」他说。


图片

更多阅读

OpenAI科学家姚顺雨:o3发布、RL迎来新范式,AI正式进入下半场

Fay:服务3000名营养师,5000万ARR、5亿估值,AI医疗的护城河如何构建?

OpenAI发布o3、o4-mini:首批使用图片思考的推理模型
OpenAI发布GPT-4.1:百万token上下文,全方位碾压4o并且价格更低,GPT-4.5三个月后下线
a16解读AI数字人:技术基本Ready、应用层即将爆发,下一个十亿级赛道

转载原创文章请添加微信:founderparker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