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梁正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4月29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受邀接受上海东方卫视《焦点对话》栏目采访,围绕总书记上海考察调研与美国关税对华科技影响进行问题对话。



上海打造全球AI中心,关键在“源头创新+芯片突破”


主持人:梁院长,上海在人工智能场景建设方面有雄心壮志,也有政策支持。您认为上海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方面,应当重点发力的方向是什么?



梁正:感谢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上海,作为我们构建全球科创中心的关键支点,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在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海拥有众多顶尖大学、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实力雄厚的企业。我们目前强调科技创新应注重源头创新。


实际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在国际学术界并不仅限于单一路径。目前,中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上海的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拥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学者,在这一领域中,上海无疑具备深厚的实力。因此,我们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时,必须在源头基础研究上投入资源,以确保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上海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例如,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上海的半导体产业和芯片制造业在整个国家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领域也是我们发展人工智能软硬件一体所需要的重要的关键技术,无疑将成为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的关键突破点。



贸易封锁成“反推力”?中国AI走向自主突围


主持人:关税政策如同双刃剑,既暴露了全球AI产业链的脆弱性,也促使了技术自主性和供应链多元化的增强。我很想听听您的见解。




梁正:人工智能领域是当前前沿科技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中国在一系列技术封锁,包括芯片和人工智能算法人才等方面,实施了非常不公平的封锁。这种封锁反而激发了我们建设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努力。目前,在半导体芯片加工工艺以及自主技术路线,例如DeepSeek算法的突破等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越是面临这样的环境,我们越要依靠自身力量,通过自立自强推动全产业链体系和整体能力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封锁实际上也起到了推动我们发展的作用。


主持人:好的,现在我们讨论下一步行动。为了在中国的AI竞赛中领先,我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上海在其中又该如何发挥作用?


梁正:我认为,按照之前谈到的,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需要向更基础、更前沿的领域进行探索。除了语言大模型,我们还应加大在机器智能、物理智能以及类脑智能等领域的前沿探索,总书记也强调了这一点。其次,在产业创新上,要以企业为主体,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前沿技术的突破中。包括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在内,这都是目前国际和国内都非常关注且急需投入的领域,让其能够更好地、更健康地发展。


关 于 我 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来源 | 本文转载自“东方卫视”,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