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6-28 日,「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业委员会 2025 年学术年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HyperAI超神经后续将持续分享本次活动的深度演讲实录,敬请关注~


年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地理模型与时空分析」为主题,旨在推动地理智能与空间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创新,深化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并搭建多学科领域融合交叉、学者交流合作的学术平台。


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承办,卫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浙江省地理学会、浙江农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以及浙江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超神经(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赞助。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踊跃参与,注册总人数近 800 人,近百名会务组织人员和志愿者全程参与了会议服务。


4 月 27 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主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发表了欢迎辞。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军、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劲峰和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钱智敢分别致辞。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杜震洪主持。


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发表了欢迎辞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军致辞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劲峰致辞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钱智敢致辞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杜震洪主持开幕式



出席本次年会的各领域嘉宾


开幕式后的特邀报告环节,多位学者发表了具有创新价值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研究员围绕「海洋数据增值的思考」,深度剖析海洋信息资源开发新路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陈德亮教授以「地球系统科学的前世今生」为脉络,梳理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走向;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李朋德主任,分享「时空数据基础设施赋能智慧世界」的前沿理念,探讨技术革新对全球发展的驱动作用;香港大学黄波教授结合「空间智能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议题,展示空间分析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创新应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阐述「数据同化与强化学习结合增强地理复杂系统预报与决策能力」,探索多学科融合的突破方向;武汉大学沈焕锋教授聚焦「模型+遥感:分辨率和连续性的协同提升」,提出遥感技术与模型构建协同发展的新策略。特邀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劲峰研究员主持。各位专家的报告高屋建瓴、见解独到,为与会者带来一场知识与思想的深度碰撞。


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研究员

作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陈德亮教授作特邀报告


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李朋德主任作特邀报告


香港大学黄波教授作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武汉大学沈焕锋教授作特邀报告


4 月 27 日下午和 28 日上午,大会专题报告环节有序开展。专题报告分为 38 个分会场和 3 个学生快闪。各分会场的专题包括:地理空间人工智能 (GeoAI)、地理大模型、时空信息智能感知与探测、时空智能预测、智能地理分析、地学统计学习方法及应用、空间计量——前沿方法与应用、空间统计与归因、时空回归模型及软件应用、时空数据对象化与智能分析、地理空间优化、地理知识图谱与智能化建模、地理知识图谱与大模型、轨迹分析与挖掘、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遥感智能算法与应用、智能遥感分析、高性能遥感计算与遥感大模型、遥感大数据与社会生态系统建模、遥感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感知与模拟、城市感知计算、建成环境与行为交互分析、大数据与城市发展、智能时空分析与土地利用、地理大数据与数字地球系统、交通大数据分析、海洋大数据分析、地质大数据分析、流域空间分析与过程模拟、海岸地理环境建模与分析、环境健康空间决策与可持续发展、地表灾害智能监测与预测预警、社会地理空间建模与应用、健康地理分析、时空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深时地球群智协同创新平台与科学应用、地理模型与空间数据分析教学研究等。来自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 360 场报告围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时空大数据创新应用等热点方向,展开深入探讨与学术交流,为地理学科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会场汇报及讨论交流


4 月 28 日下午,年会举行了闭幕式。闭幕式特邀报告由东北师范大学张洪岩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黎夏教授以「从过程模拟到空间优化–提升气候变化下的可持续性」为题,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路径;南京师范大学陈旻教授围绕「基于开放式建模平台的长三角地理模拟器构建」,分享区域地理研究的新方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秦军研究员带来「陆面遥感反演与同化及其数据产品应用」的报告,剖析遥感技术的实践应用;浙江大学吴森森研究员以「时空智能回归模型及开放科学实践」为核心,展示智能模型与科学实践的融合成果。四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带来精彩学术分享,为与会者拓宽研究视野。


华东师范大学黎夏教授作特邀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陈旻教授作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秦军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浙江大学吴森森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在学术形式上首次增设学术沙龙环节,由云南师范大学杨昆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劲峰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景贵飞教授、武汉大学沈焕锋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孟斌教授、浙江大学刘仁义教授、山东科技大学牟乃夏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少华研究员围绕「AI时代地理模型会如何发展?」和「大模型环境中的时空分析怎么做?」两大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嘉宾们从理论演进、技术革新、应用拓展等维度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在智慧碰撞中迸发,为地理学科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发展路径提供新的思考与方向。


学术沙龙研讨交流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委员会廖一兰秘书长主持了年会闭幕式。浙江大学杜震洪教授发表会议总结,全面回顾了本次年会在学术交流、成果分享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向全体与会嘉宾致以衷心感谢。廖一兰秘书长郑重宣布,下一届学术年会将由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承办。交接仪式上,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副院长孙英君从专委会主任王劲峰研究员手中庄严接过会旗,彰显了学术传承与发展的蓬勃力量。至此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委会 2025 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


浙江大学杜震洪教授发表会议总结


会旗交接仪式


 往期推荐 


“阅读原文”,免费获取海量数据集资源!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