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导读】最近,国家级AI赛事「兴智杯」火热开幕!本届大赛以「兴智赋能,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人才,聚焦大模型创新、行业赋能、软硬件创新生态三大赛道。丰厚奖金池、产业对接,只等你来一展身手。
5月8日,第二届「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正式开幕!
首届「兴智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孕育出无数引领行业的创新成果。
如今,第二届大赛强势归来!本次启动仪式,以线上形式面向全球观众。
它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本届大赛以「兴智赋能,创新引领」为主题,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巅峰对决,更是一次链接全球智慧的创新实验。
同时,大赛依旧延续了「以赛促研、以赛促用、以赛育人」的核心理念,聚焦AI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汇聚全球顶尖人才与创新资源,打造技术突破、产业赋能、生态共创的超级平台。

「兴智杯」,是当前国内规模最大、参赛主体最丰富的AI专业赛事品牌。
大赛自设立以来,便以推动AI技术创新、工程化落地、自主生态构建为使命,推动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孵化了众多行业标杆。
首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以及美英德等11个国家的1.6万+参赛者,参赛作品覆盖了多个领域,成果获得广泛的认可。
当前,在全球AI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大模型、AI基础软硬件、智能化应用等技术,成为产业竞争的新焦点。
第二届「兴智杯」乘势而上,紧抓技术发展窗口期,聚焦大模型、软硬件协同、行业赋能等前沿领域,持续提升赛事规格与国际影响力。
它将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人才、技术、与项目资源,推动AI技术突破与产业繁荣。
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中国信通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以及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林毅等重磅嘉宾齐聚,共同为大赛启幕。
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为工业领域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无限可能。本届大赛聚焦AI赋能千行百业,加速技术攻关生态构建与人才梯队的培育,也为矿山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杜广达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进入新一轮高频迭代期。「『兴智杯』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重要赛事品牌,面向人工智能最新发展趋势,以激励创新为导向,以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优秀的融合平台」。

余晓晖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从单点应用向全链条赋能迈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将推动生产力的跃升,成为驱动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本届『兴智杯』大赛将汇聚各方力量,助力技术创新与应用普惠」。

此外,林毅表示,「本次全国性的创新应用大赛在深圳举办,进一步展示了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应用前景,必将吸引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来到深圳、认识深圳、选择深圳,与深圳携手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更好更快集聚发展。」。

会上,还有来自业界顶尖专家代表齐聚,纷纷就第二届大赛发表致辞。
其中包括中国电信政企信息服务事业群大模型首席专家刘敬谦,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阿里云首席技术官周靖人,沐曦CTO、联合创始人杨建,中兴通讯副总裁、技术规划总经理赵志勇,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矿山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健,百度杰出架构师胡晓光等等。
作为国家级AI赛事,「兴智杯」联合领军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金融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从赛题设计、规则制定,到作品评价、技术优化、成果落地,提供全链条的专业支持。
大赛不仅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为行业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的孵化平台,助力AI赋能千行百业。

本届大赛,共分为主题赛和总决赛两大阶段。赛程紧凑,内容丰富:
1. 主题赛(5月-9月)
比赛涵盖了三大主题赛,大模型创新、行业赋能、软硬件创新生态,以及多个特色方向赛。
初赛将以线上形式展开,主题赛决赛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一、二等奖队伍将晋级总决赛。
优胜团队名单,最终在大赛官网以及公众号公布。
2. 总决赛(10月-11月)
落地深圳,通过现场答辩角逐一、二、三等及优胜奖。
另外,大赛将在全入围总决赛参赛作品中,评选50强高价值应用方案及十佳商业投资潜力项目,为优秀项目提供了更大舞台。
为激发参赛者创新潜力,大赛设立了「荣誉认证-资金支撑-产业对接」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
它覆盖了技术验证到商业落地的全周期支持。
如前所述,各主题赛以及总决赛,设置了一二三等奖,最终决赛增设了优胜奖,并评选出TOP 50高价值应用方案、十佳商业投资价值奖。
而且,优质项目将获得大赛官方颁发的权威认证书,并入选《第二届“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优秀项目案例集》。

最重要的是,优质项目可通过大赛,优先对接投资机构、产业基金,得到资金、场地、落户等政策支持,以及技术转移、应用推广等服务。
他们还会获得金融机构投资洽谈通道、行业领军企业热门岗位直通的机会。
大赛期间,组委会还将通过全媒体曝光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加速技术成果从创新验证到商业落地转化效率。

让赛事项目走向落地,依旧是第二届「兴智杯」最引人注目的一点。
著名的国际AI大赛,比如Kaggle、KDD Cup,它们将焦点更多地放在了挖掘、研发AI技术的本身,而AI+应用结合并非是重点。
围绕前沿、热点技术及产业发展方向,本届大赛设置了一系列「有场景、有数据、有需求」的专业赛题,它们分别是:
· 大模型创新
· 行业赋能
· 软硬件创新生态

更多细节已在大赛官网上(http://www.aiinnovation.com.cn),正式发布。
大模型作为AI核心驱动力,正重塑全球科技格局。
从o3、DeepSeek等推理模型的崛起,到GPT-4.1、Gemini 2.5 Pro多模态大模型的惊艳亮相,AI的每一次创新都为产业注入澎湃动力。
2025年,我们正身处「AI智能体元年」。

作为大模型的「超级延伸应用」,AI智能体正迅速成为产业新风口。它们能理解复杂指令、分析环境信息、自主执行任务。
国内外头部科技巨头,早已纷纷布局抢占这一先机。
比如,OpenAI首个AI智能体Operator支持无缝浏览操作,轻松搞定页面导航、内容搜索等复杂任务。

谷歌Project Astra凭借多模态交互,集成视觉、语音、文本处理,在跨场景应用中潜力无限。
在科研方面,微软桌面版智能体——UFO²、约翰霍普金斯等AgentRxiv等研究成果,同样大放异彩。
智能体的核心,便在于大模型。
以此为契机,「大模型创新主题赛」应运而生,挖掘创新性强、性能优化的模型算法与应用,推动AI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主题赛主要聚焦以下三大技术突破点:大模型基础能力、平台服务生态、高价值场景应用。
「基础大模型智能体应用创新挑战赛」涉猎比较广泛,是一场产业赋能的实践。
参赛者可围绕金融、教育等行业需求,搭建垂类行业专业RAG知识库,或是构建论文摘要总结AI、资讯获取总结AI等等。
它的意义在于,通过构建智能体,探索大模型基础能力与垂直场景的适配路径,最终产出可落地的应用,为金融、教育、医疗、法律等行业智能化转型插上翅膀。

「智能编码创新应用开发挑战赛」中,开发者可基于通义灵码,去搭建提升软件开发效率的应用。
这场挑战赛远不止于技术的较量,通过挖掘编码工具潜力,产出兼具技术深度与应用价值的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将丰富通义灵码的技术生态,更能显著提升开发效率,让开发者聚焦创新与复杂业务逻辑。

主题赛最终会遴选出一批具备创新突破潜力、实现最佳性能的模型算法或应用。
这届「兴智杯」不仅鼓励相关领域学者勇攀科研高峰,填补技术空白,更将重点放在直观、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之上。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中,AI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由深圳市主办的「行业赋能主题赛」是本届大赛的重头戏,覆盖了工业、能源、网络通信、金融、医疗、文旅等近10个重点行业。
它设置了10余道赛题,基于真实业务场景数据,聚焦各行各业的关键痛点。
这些赛题通过真实场景需求,牵引技术突破,联合产学研各界探索AI在各行各业的灵活应用,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以「AI+医疗创新应用赛」为例,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复杂疾病发病率攀升,医疗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患者难以获得及时、精准诊疗服务。
此外,诊断效率不足、新药研发高成本、长周期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医疗体系发展的关键痛点。
在国外,谷歌DeepMind不断在「AI+医疗」赛道上加码布局,蛋白质预测AlphaFold、智能医疗问答系统AIME、解释3D扫描/复杂临床问题Med-Gemini模型......

国内,包括阿里健康、智诊等企业,也在此领域展开布局,通过深度学习算法、AI大模型助力医疗诊断。
本届大赛中,「AI+医疗创新应用赛」针对药物发现、基因筛查、影像诊断等关键环节,以及AI赋能全流程生命周期管理方向,鼓励参赛者开发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解决方案。

在矿山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路上,同样面临着重重「硬骨头」。
矿山中,遍布了各类传感器和系统,产生了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缺乏有效时空关联,传统模型在跨模态知识迁移、动态复杂场景推理方面力不从心,难以挖掘深层数据价值。
再加上,井下高粉尘、低照度等复杂环境,对算法的实时性和鲁棒性提出了几乎苛刻的要求。
另一方面,针对矿山特定场景大模型,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评测标准,这导致许多优秀算法成果难以从实验室「理论验证」高效转化为井下的「规模化部署」。

面对上述痛点,「矿山行业大模型应用创新方案赛」直面工程化落地难这一关键瓶颈。
不论是基于开源大模型二创,还是自研算法,参赛者以「大模型+矿山应用」联动思路,构建工程化解决方案。
通过挖掘和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化解决方案,主题赛将会推动矿山全流程智能化升级。

在城市治理方面,同样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管理难题,诸如违法停车、垃圾堆积、人员聚集等。
而且,各个部门业务系统自成体系,数据标准不一,人口、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数据与业务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形成「数据孤岛」。
面对复杂事件,城市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任务分配不清,难以形成治理合力。

「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创新应用方案赛」希望通过「一网统管」理念,结合大模型能力,疏通城市治理堵点。
它或许会成为创新方案的「孵化器」,激发社会各界智慧,为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模式贡献具有前瞻性、实用性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主题赛有助于推动大模型、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城市治理场景的深度应用和融合创新,特别是国产AI的实战演练。

不仅如此,主题赛还为工业、金融、终端、网络通信、能源等行业提供了创新突破的舞台。
技术+应用之外,在全球AI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软硬件系统创新成为推动技术自主可控、产业升级的关键。
IEEE CIS标委会联合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创新与适配验证中心(亦庄),以及北京市经开区,推出了「软硬件创新生态主题赛」。
这一主题赛聚焦国产化AI软硬件生态建设,鼓励参与者基于国产软件栈与开源开发工具链,开发针对典型行业场景的解决方案。
尽管国产AI软硬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痛点。
比如生态碎片化,国产芯片、开发框架与工具兼容性不足,限制了规模化应用。
多个行业场景,如自动驾驶、影视广告等对算力需求多样化,国产平台还需进一步优化适配。
最重要的是,国产技术成果如何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全球竞争力也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恰恰是这些痛点,为「软硬件创新生态主题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赛题设计不仅聚焦技术突破,还强调了生态协同与行业落地。
「基于国产软件栈的创新应用赛」以沐曦软件栈平台为坚实底座,结合Llama3、GPT系、Whisper等模型,面向影视、医疗、金融、教育、自动驾驶等行业,去打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方案。

通过大规模实战应用和开发者反馈,能够不断锤炼和完善国产算力平台技术性能和软件生态,加速自主可控进程。
而且,主题赛「以赛促用」,将前沿LLM转化为解决垂直行业实际问题的「金钥匙」,真正赋能产业智能化升级。
同类赛题还有「国产全栈AI软硬件系统及解决方案适配挑战赛」、「国产AI开发套件应用创新挑战赛」。

在本次主题赛中,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创新与适配验证中心(亦庄)将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为参赛者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它作为人工智能权威软硬件测试与适配验证服务平台,面向AI产业链供给侧和需求侧,覆盖芯片、服务群、集群、开发框架及工具链等全栈软硬件体系,提供软硬件兼容适配、基准及测试验证、产业培育等一系列专业服务。
「软硬件创新生态主题赛」不仅能推动自主可控LLM技术底座升级,还通过IEEE平台促进技术成果与国际标准接轨,提振国产化技术的信心。

经开区信息技术产业局局长郭泽邦表示,「这场赛事将推动我国软硬件从『可用』到『好用』提升,共同建设『软硬一体化、自主可控、生态共赢』AI产业发展全新格局」。
另外,特色方向具体赛事后续将在大赛官网及公众号公布,欢迎各位选手关注。
不论是大模型技术创新,还是推进AI应用落地、软硬件自主创新,这届「兴智杯」皆全面覆盖,由此搭建起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桥梁。
接下来,更多创新方案将在这里诞生,助力AI生态迈向全新高度。

即日起,参赛者可通过大赛官网(http://www.aiinnovation.com.cn)、官方公众号(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注册报名!
截止时间,以官网公布信息为准。
大赛期间,组委会还将举办专题研讨会、学术沙龙等活动,邀请行业精英分享前沿洞见,搭建高端交流平台。
详细安排也将在大赛官网,以及公众号陆续公布,敬请期待!
无论你是技术大牛、行业专家,还是怀揣着梦想的青年才俊,这里都有属于你的广阔天地。
即刻报名,与全球AI先锋一起,点燃创新火花,赋能未来。
大赛联系人:
曾老师 18811303369
李老师 13661159206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大赛公众号,了解最新信息

添加大赛小助手,及时答疑解惑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大赛详情。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