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朱旭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科技治理方向首席专家
2025年4月27日,“第二届数字政府40人论坛暨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隆重举行。吸引百余位学者代表与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数字政府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数字政府理论创新、数智化治理实践、技术驱动与治理变革、数据赋能与基层治理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务组将整理专家精彩发言内容,经由嘉宾确认陆续分享,以飨读者。以下为清华大学公管学院院长、教授朱旭峰的发言内容:

朱旭峰以《公共价值与人工智能治理的国家构建》为题,通过跨国政策文本的大数据分析,揭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价值逻辑与国别差异。研究团队对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十年间302份政策文件,14万条政策文本进行机器学习解码,构建起“资本力量-政府能力-劳资关系-社会技术接受度”四维分析框架,为理解人工智能政策的公共价值取向提供了全新视角。方法论层面,研究团队创新构建“AI政策价值雷达”模型,将监督学习与因果推断相结合。
朱旭峰指出,资本力量与产业游说能力深刻塑造政策的价值偏好。以美国硅谷为例,人工智能产业的强势地位推动政策向“效率”倾斜,通过研发激励、税收优惠等工具强化技术领先优势;而欧盟产业力量相对较弱而行政监管能力相对较高,在《数字服务法》等政策中凸显“平等”价值,着力遏制平台垄断和数据滥用。劳资矛盾则成为价值博弈的另一焦点,美国汽车工人大罢工事件直接促使政府收紧人工智能伦理条款,政策中“安全”维度得分显著上升,从而限制了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大规模使用。
朱旭峰指出,面对技术红利与劳动权益、开放创新与安全可控等多重矛盾,政府应提高对产业的监管能力以及对快速迭代的技术的敏捷治理能力,也需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劳动力结构和人口结构等诸多公共价值。他强调,人工智能治理本质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重构,需在公共价值校准中探寻技术向善的实践路径。
数字政府40人论坛坚持“开放、共建、务实、前沿”的理念,致力于推动数字政府建设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政策转化。展望未来,研究院将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协同,拓展国际视野,推动理论成果、平台成果和政策成果共同转化落地,为我国数字政府的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引领性贡献智慧与方案。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来源 | 本文转载自“数据与治理”,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