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梁正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2025年5月12日,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一零一中隆重召开。研讨会的主题为“智启未来·科教融合”,会议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指导,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圣陶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方维海,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陆云泉,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综合处处长张杨,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副部长朱立达,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杜荣贞,海淀区团区委书记、区青联主席任一丁,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北京一零一中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主任梁正应邀出席会议并担任分论坛环节点评嘉宾会议由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和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共同主持。

分论坛环节围绕学校科学教育实践创新、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新探索、数智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三个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17所学校代表分享了在各领域专题下的探索经验。

梁正教授对分论坛三“数智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进行点评。他对六所学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改革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以“赋能”、“融合”、“创新”和“变革”为关键词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赋能技术,将改变社会的底层逻辑,它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将影响我们的人生及国家的前途命运。在此背景下,教育界要打开眼界,冲破应试传统,走出舒适区。

第二,学科大融合的趋势将打破学科边界,产生新学科,要运用人工智能促进学科交叉,帮助学生用AI理解传统知识。

第三,学校在运用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创新过程中,应牢记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而非为了酷炫效果。

第四,人工智能将使未来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知识教育占比将会大幅度缩小,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将进一步扩大,而后者正是人类与机器相比的优势所在。最后,梁正提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期待与社会学校各界力量加强合作、深化交流,共同推动科教融合与人工智能发展。

梁正点评

会上,人大附中校长刘小惠以《AI赋能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为题,进行学校经验分享。北京八十中校长任炜东分享了《集团化视域下科学教育的体系构建》的典型经验。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院长陆优君介绍了《科学教育特色课程群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的黄埔探索》的区域经验。北京一零一中学展示了14节数智赋能各学科教育的观摩课,从10个学科展示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探索实践,以及一零一智慧校园应用场景的建设。活动的开场环节,学生们还展示了多项科技发明成果。

本次活动是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一次阶段成果展示,海淀区团区委书记、区青联主席任一丁等嘉宾,以及来自北京市及全国多地的中小学校长、教师、研究机构专家近400人参会,共同探讨了科学教育创新实践的有效策略,展示了不同区域和学校科学教育“加法”取得的成效,携手共绘中小学科学教育未来发展新图景。

文字与图片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新华网


关 于 我 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