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7日,第7届北京智源大会将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召开,本次智源大会汇聚四位图灵奖得主、海内外顶尖机构学者与产业领袖,在思辨与实证的交织中,为 AI 的未来绘制航图。报名通道已开启


2025北京智源大会倒计时:16 

青年科学家发展与创新动能丨6月7日 上午


青年科学家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锐意创新,持续推动技术边界与应用广度。为助力青年学人成长,探讨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2025智源大会特别设立青年科学家发展与创新动能论坛。本论坛汇聚了包括前DeepMind、OpenAI研究员,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深势科技、无问芯穹等高校和企业的9位青年科学家及业界翘楚,他们将就各自的领域和学术成长经历发表主旨演讲,并围绕“跨越边界:构建创新生态”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议程



论坛主席









董彬,北京大学教授

董彬,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任职于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兼任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关村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科学计算和计算成像。2014年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22年受邀在世界数学家大会(ICM)做45分钟报告,2023年获得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同年获得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2027年受邀在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ICIAM)做邀请报告。



 


崔鹏,清华大学副教授

崔鹏,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聚焦于因果启发的稳定预测和决策、大规模网络表征学习等。将因果统计思想与机器学习框架进行融合性研究,自主提出并发展了因果启发的稳定学习理论方法体系,在智慧医疗、互联网经济等场景取得显著应用价值。在ICML、KDD等顶级国际会议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7次获得国际会议或期刊论文奖。担任IEEE TKDE、ACM TOMM、ACM TIST、IEEE TBD、KAIS等国际期刊编委。获得国家杰青项目资助、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ACM杰出科学家。担任第九届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CCF副秘书长兼青工委主任。



演讲主题及嘉宾介绍
(按照发言先后顺序)

1、Which Values Should AGI Be Aligned To? 



Richard Ngo,独立研究员、前Google DeepMind研究工程师

Richard Ngo, 独立的人工智能研究员,曾在 DeepMind 和 OpenAI 工作,研究方向聚焦于定义和预测通用人工智能(AGI)。Ngo 是一位在科技领域中散发着浓郁人文气息的从业者。这样的特质恰能很好地诠释他对 OpenAI 创立初衷的执着坚守,以及对 AI 安全领域未来走向所怀有的深切忧虑。他曾于剑桥大学潜心钻研,获取机器学习哲学方向的哲学博士学位。他的作品探讨了未来科技对人类与社会的影响,尤其关注人类和人工智能如何在未来世界中互动。



2、My Academic Journey: How to Excel in Research


Alex Lamb,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Alex Lamb博士将于2025年夏季全职加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College of AI),担任助理教授。他博士毕业于Mila研究所
和蒙特利尔大学,师从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曾在微软研究院、亚马逊、谷歌大脑等诸多工业界的研究经历。Alex深耕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多年,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达9924,多次在机器学习顶会上present tutorial 并组织workshop。




3、主题演讲





东昱晓,清华大学副教授

东昱晓,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是知识工程实验室(KEG)的成员。曾任Meta AI和微软雷德蒙研究院高级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图形机器学习、预训练模型和社交网络,相关成果应用于十亿用户级的社交网络和知识图谱产品中。。获国家青年人才项目支持、IJCAI 2022 Early Career Spotlight 、2017年ACM SIGKDD博士论文提名奖(即第三名)和2022年ACM SIGKDD新星奖。在AI 2000榜单上列数据挖掘领域第9。



4、LLM中的强化学习




俞杨,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俞扬,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强化学习方向的研究,工作获5项国际论文奖、3项国际算法竞赛冠军。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AI’s 10 to Watch”,获CCF-IEEE青年科学家奖,首届亚太数据挖掘“青年成就奖”,并受邀在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 IJCAI 2018上作“青年亮点报告”。


5、生物医学计算:信息驱动的前沿交叉研究



王光宇,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王光宇,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生物医学计算、AI for Science等相关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Cell、Nature、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Medicine等国际期刊或顶会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代码及模型在全球累计下载逾百万余次。担任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校客座教授、Nature、Cell子刊等期刊常驻审稿人等。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第四届“科学探索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地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AI100青年先锋支持。



圆桌讨论|构建创新生态:研究者如何跨越边界?


圆桌讨论嘉宾

张林峰丨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夏立雪丨无问芯穹创始人兼CEO

俞   扬丨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董   彬丨北京大学教授

崔   鹏丨清华大学副教授丨主持人











夏立雪,无问芯穹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夏立雪,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学士与博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夏立雪的带领下,无问芯穹已发展成为AI 基础设施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他入选AI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芯片方向Top100)、斯坦福学科Top2% 科学家榜单,任上海市徐汇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第十一届青联委员,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宁夏算力枢纽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2024福布斯中国·新时代颠覆力创始人、36氪WISE2024 商业之王·新世代先锋等表彰。

夏立雪长期致力于深度学习系统的设计方法学研究,已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谷歌学术引用2800余次。他在大语言模型的压缩加速、生成式AI模型芯片等领域的相关工作,是世界首个面向深度学习语音合成领域的定制化硬件设计,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张林峰,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张林峰,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AI for Science Institute, Beijing)院长。张林峰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及普林斯顿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林峰长期致力于 AI for Science 跨学科领域的问题研究,在机器学习、计算物理化学、材料与药物设计等领域成果丰富,并连续多年登上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名录 ”。林峰还作为核心开发者,领导开发了一系列微尺度仿真算法及相应开源软件。2020年,DeePMD 获得高性能计算领域最高奖 ACM 戈登贝尔奖 ,该成果也入选了由两院院士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2025年初,林峰带领团队,发布国际首个跨尺度3D大模型Uni-3DAR,用自回归统一微观与宏观的3D世界。




即刻扫码注册,参与大会报
本届大会采用线下与线上模式融合,报名通道已开启,欢迎扫码免费注册。由于线下席位有限,请尽早完成注册,组委会将根据注册次序审核,并在会前发送审核结果通知。公开环节将向注册用户全程线上直播。
大会合作、咨询、赞助欢迎联系:press@baai.ac.cn
大会官网 https://2025.baai.ac.cn/
- 往期推荐 -

2025智源大会议程公开|深度推理模型论坛

2025智源大会议程公开|人才发展交流会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大会官网

本文版权归智源社区所有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