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年7月3日,202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本届学术年会以“开放、共享、友好:数智时代的社会发展与理论创新”为主题,依托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汇聚国内外数十位顶尖专家学者、智库机构及产业代表发表演讲与交流,探索数智时代如何通过开放与共享,推动数字友好合作,并在实践中实现数字经济理论创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军,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向波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年会主席团主席江小涓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前,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与万钢副主席、于军副主任、江小涓教授进行会见;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和年会主席团老师参与会见。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教授、执行主任,北京国际数字经济治理研究院院长,年会主席团秘书长孟庆国主持开幕式。


万钢发表开幕式特邀演讲


在开幕式上,万钢副主席受邀发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特邀演讲,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系统转型升级、应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挑战和机遇等三部分内容展开,强调在数智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研发体系和应用生态。


于军致辞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军在开幕致辞中强调,面对大模型、生成式AI等新技术演进带来的治理挑战,北京将持续为高校、研究机构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期待学术界在算法公平、数据安全、全球规则等关键议题上,提供更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前沿判断。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向波涛表示,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需要强化学科交叉和学术支撑,深入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江小涓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年会主席团主席江小涓在致辞中表示,学术年会将继续汇聚学术力量、搭建学术平台、提供学术生态,与各界力量一起努力推动数字领域的理论创新,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问题提出有学理支撑的政策建议。


让·梯若尔发表主旨演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复旦大学-图卢兹经济学院创新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合主任让·梯若尔教授在大会上发表题为《数字生态系统中的公平“守门”》的主旨演讲,指出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平衡平台双边市场的公平与效率。零价格下限和负边际成本颠覆了传统竞争逻辑,需通过监管机制创新防范垄断。同时,数字生态的全球特征也需要国际协同治理,在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间构建适应性监管框架。


江小涓,薛澜,盛斌

黄先海,贺俊,魏江

“数智时代与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主题主旨演讲现场


在“数智时代与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主题主旨演讲环节,江小涓教授围绕“数字时代政府市场边界划分及多方治理合作”发表洞见,指出数智化时代少数公权力形成的“硬规则”和多种形态局部合作治理形成的“软规则”将共存并形成相互支撑的治理体系,要对各种合作治理模式持有包容态度,政府管制和法律需要在保障社会发展、稳定与公平的底线问题上发挥作用。薛澜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发展治理:问题与路径”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人工智能治理是以符合公共利益、社会价值观和全球目标的方式塑造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应用的系统、流程、制度和规范,未来应重点关注技术路径、治理和创新的平衡、治理机制协同、国际治理合作等方面。盛斌教授以“创造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双向赋能”为题,在演讲中分享到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的赋能主要体现在贸易流程、贸易主体、贸易模式、贸易效率四个方面,国际贸易对数字技术的影响则通过贸易自身的发展、国际贸易政策和边境内措施的演进体现,高质量、可持续、安全、包容是二者双向赋能的共同理念。黄先海教授以“数智时代的创新范式变革与第三大宏观政策建构”为题,分享了数智时代杭州“一范式三机制”创新实践的学理机制,以及由此而生的创新增长导向的第三大宏观政策框架,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可在短时期内实现经济体系与生产力的变革式发展。贺俊教授围绕“探索同数字经济范式更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指出数字技术和产业竞争的背后是“能力”和“组织”的竞争,从国际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产业政策优势主要在于基于产业竞争战略的全局协调,数字强国建设需要构建大规模试错型和协调型产业政策的二元包容框架。魏江教授主持本主题的主旨演讲。


黄益平,洪永淼,戎珂

孟庆国,冯耕中,寇宗来

“数据要素、数智技术重塑产业发展”主题主旨演讲现场


在大会二“数据要素、数智技术重塑产业发展”主旨演讲环节,黄益平教授围绕“中国线上消费品牌的度量与趋势”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其基于销售、价格、搜索、好评等维度构建的反映品牌质量的综合性指数“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 China Online Consumer Brand Index,  CBI”最新研究成果,并指出数字时代消费领域将是以品质竞争打破低价内卷的新时代。洪永淼教授围绕“数据要素的基本属性、价值形成与市场构建”,指出从数据到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要经历数据要素化和数据要素应用等一系列“价值增殖”过程,数据市场发挥着发现、挖掘数据价值、优化数据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构建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发挥市场化配置作用、构建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戎珂教授以“全球数智生态治理研究”为题,分享了我国和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在数据传输跨境治理、平台治理、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实践创新对比,指出我国应该在这三个方面为国际层面贡献更多智慧。孟庆国教授以“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中的制度与技术问题”为题,指出流通主体的信任与责任、流通客体的分类与标准、流通过程的协同与监管是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的核心问题。未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动主体间的信任建立与责任界定;构建面向流通的标准化标的物,衍生数据可能的风险与责任;有效推进多主体之间不同管理域的联通,协调好市场与技术手段。冯耕中教授以“数据要素价值挖掘与市场化发展的风险、挑战及应对”为题,针对数据要素“供不出、流不动、安全弱”三大堵点,提出通过“可信标识式”数据确权模式、“自动智能式”数据定价交易模式、“全方位协同式”的数据利用模式、“通证激励式”数据价值共创模式、“全生命周期溯源式”的统一监管模式,促进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发展。寇宗来教授围绕“知识产权司法体制改革、诉讼偏误与创新激励”,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基于大模型训练的AI法院在利用裁判文书网的数据处理知识产权诉讼案中的偏误问题研究,并分析了司法体制改革对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洪永淼教授主持本主题的主旨演讲。


彭文生,任保平,刘守英

毛基业,谢康

“全球经贸冲突与挑战中的数字经济发展”主题主旨演讲现场


在“全球经贸冲突与挑战中的数字经济发展”主题主旨演讲环节,彭文生院长围绕“稳定币的经济学分析”,在演讲中指出稳定币作为一类与特定资产挂钩、旨在保持币值相对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具有较大的供给弹性,其需求主要来自加密资产交易、跨境支付、灰色交易、货币替代四个方面,我国可以利用跨境支付规模优势、央行数字货币支持、国际金融中心等多路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任保平教授围绕“中国特色智能经济新形态的形成机制与实现路径”,指出在“人工智能+”战略推动下中国特色智能经济新形态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自主创新和应用为导向推动“人工智能+”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培育智能经济新形态,扩大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及其各环节的应用场景,提升各环节智能化水平。刘守英教授以“数据特性与产权界定”为题,在演讲中指出数据的非竞争性、正外部性、低复制成本特征,及其独特形成过程、与算力算法的组合,使数据产权存在讨论空间,应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考虑上述因素,并将产权配置的福利影响、交易影响纳入分配效应分析。毛基业教授以“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为题,分析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在降本增效和驱动业务增长方面的重要实践和作用机制,并指出各行各业都有领先企业在探索AI应用,实践中除金融和互联网原生企业等科技企业外的多数企业(超过80%)短期内(三年内)无法成功从AI应用中显著受益,数字化转型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谢康教授围绕“数字时代冲突与挑战:体系跨越与能力跨越”为题,从双跨越战略、运营与基础变革及双跨越路径和策略领域构建理论框架与现实对话,指出中国企业不仅要实现从工业化体系到数字化体系的体系跨越,还要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能力跨越。刘守英教授主持本主题的主旨演讲。


高红冰,杨健,李振华,蔡雄山,袁媛,邓春宇,赫建营

“产业研究院院长对话论坛”现场


本届年会特别设立“产业研究院院长对话论坛”,由高红冰院长主持。业界代表围绕“数字产业发展焦点痛点与学术研究诉求”展开了精彩对话。杨健分享到,产业层面数字化渗透率的不平衡不充分和企业层面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构成了较大挑战,微观原因主要来自数字化工具软件、SaaS环节以及传统行业数字专家人才的缺乏,需要引起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视。李振华谈到,针对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问题,各界需要在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与可持续创新等方面形成更多共识。邓春宇结合电网企业实践,表示外部获取数据的合法性机制、内部授权使用数据的合规机制、数据产品形态的创新和定价机制是目前的主要挑战。蔡雄山表示,高质量数据集的流通交易与数据跨境流动是人工智能发展在企业层面遇到的两大核心问题。袁媛分享到,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始终是人工智能和数据科技企业在不同场景下开发数据价值所面临的红线问题,人机关系在数字治理中面对的是生产关系的改变,必须是政府、产业和学界共同解决。赫建营表示,消费金融行业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金融黑灰产的治理,对于企业层面和政企层面在这一治理领域的数据合作,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李三希,张楠,林建浩,严兵,乔晗,蔡熙乾

“数字经济学科发展对话论坛”现场


年会同时设立“数字经济学科发展对话论坛”,由李三希教授主持。学界专家就“数字经济领域学科建设与学术创新展望”分享了真知灼见。张楠分享到,一是在学科交叉视角下,公共治理领域的政策信息学与政策智能相关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需要结合特定的政策场景具体开展;二是在学术研究视角下,数据跨境流动和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两个重点问题。林建浩指出,一方面,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使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研究范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另一方面,新的技术革命下新现象到底会颠覆还是修正原有理论,值得经济理论研究去探索。严兵谈到,数字经济为国际贸易研究带来了新的观察内容,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相关学科的分析工具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科研数据的利用带来了新的问题。乔晗认为,数智时代的企业创新是目前经济学和管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数智技术的发展也为科研范式和创新范式带来了革命性影响。蔡熙乾表示,在行为经济学领域,个体决策受海量信息和算法设计影响,成为了新的研究重点,而人工智能则为人才培养和课程设计等带来了更为巨大的机遇。


本届年会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国内近20家高校的研究人员、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共400余人参加线下会议。大会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官网、学术年会官网、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北京国际数字经济治理研究院等学术类视频平台及近10家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超十万人次观看了本次大会实况。


 年会现场



供稿 | 清华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



关 于 我 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来源 | 本文转载自“清华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