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背景
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全自动”机器学习方法在处理复杂、不确定和动态变化的现实问题时,往往面临泛化能力不足、可解释性差和缺乏适应性的挑战。“人在回路(Human-in-the-Loop, HITL)”机器学习应运而生,强调在算法设计、模型训练和决策过程中引入人类知识、反馈和监督,形成“人机协同”的智能系统,提升AI的鲁棒性、透明度和人类价值对齐能力。
简介
简介
本讲座将系统介绍HITL机器学习的基本框架与核心方法。通过分析HITL在跨学科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探讨其如何推动AI系统从“自动化”走向“智慧化”,并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技术与伦理挑战。
大纲
大纲
1、HITL机器学习的基本框架与核心方法
2、典型应用案例
3、实际应用中的技术与伦理挑战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Slade P, Atkeson C, Donelan J M, et al. On human-in-the-loop optimization of human–robot interaction[J]. Nature, 2024, 633(8031): 779-788.
2、Wu X, Xiao L, Sun Y, et al. A survey of human-in-the-loop for machine learning[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22, 135: 364-381.
3、Liu Z, Xu J, Wu X, et al. Multi-Type Preference Learning: Empowering Preference-Ba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Equal Preferences[J]. arXiv preprint arXiv:2409.07268, 2024.
主讲人
主讲人

吴兴蛟,华东师范大学药学院副教授。曾获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在重要国际会议/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SI全球热点论文(近10年内发表且被引次数排在相应学科领域全球前0.1%以内的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全球前1%以内)2篇,SCI一区/CCF A类14篇(其中一作/通讯9篇),SCI二区/CCF B类15篇(其中一作/通讯7篇)。发表在 FGCS上的论文获 Editor’s Choice Papers(一区期刊,入选率0.5%),McGE ’23 会议上论文获Best paper Award(CCF A类会议Workshop)。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第一批)项目、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作为子项目负责人主持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合作项目等。研究工作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博士期间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AI4Science、数字药物,人在回路计算。
直播信息
直播信息
时间:
2025年7月19日晚上19:00-21:00
报名加入社群交流:

扫码参与「大模型时代下的人机交互与协同」读书会,加入群聊,获取系列读书会回看权限,成为人机交互与协同社区的种子用户,与社区的一线科研工作者与企业实践者沟通交流,共同推动人机交互与协同社区的发展。
「大模型时代下的人机交互与协同」
读书会
集智俱乐部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赵云波、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兴蛟两位老师共同发起「大模型时代下的人机交互与协同」读书会。本次读书会将探讨:
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各自的优势有哪些?智能边界如何?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标注策略和数据生成技术来解决数据稀缺问题?如何设计更加高效的人机协作系统,实现高效共赢的效果?如何提高机器决策的可解释性与透明性,确保系统的可信度?如何通过多模态协作融合不同感知通道,应对复杂的决策任务?
读书会7月4日开始第一次分享,每周六进行,预计持续约8周,具体时间社群通知,诚挚邀请领域内研究者、寻求跨领域融合的研究者加入,共同探讨。
详情请见:人类与机器的智慧碰撞:人机协同的智能时代读书会启动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