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布鲁金斯学会于2025年7月16日发布了研究报告《绘制人工智能经济版图:哪些地区准备好迎接下一次技术飞跃》Mapping the AI economy: Which regions are ready for the next technology leap,全面评估了美国387个大都市区在人工智能经济中的发展水平。这份研究揭示了一个长期被忽视却极为关键的事实: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全国均衡展开,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分层格局。报告强调,如果不能通过政策引导缩小差距,美国很可能在国内先形成“AI赢家”和“AI输家”,进而加剧经济与社会的不平衡。


报告的核心是以“人才、创新、采用”三大支柱为衡量标准,对不同城市进行分类。研究团队将全美城市划分为六种类型:最具代表性的是旧金山和圣何塞这样的“超级明星”,它们在三方面都处于全国顶尖水平;其次是西雅图、波士顿等“明星枢纽”,在人才和创新上优势突出,但整体规模略逊一筹;而“新兴中心”“聚焦推动者”“初始采用者”以及“其他”城市,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足。这一分类在地图上直观呈现(图1),深蓝色的湾区显示出强烈的聚集效应,而中部和南部则以黄色和灰色为主,意味着这些地区尚未形成完整的AI生态


图一


在比较各类城市三大支柱的平均表现时,差异更为明显(图2)。超级明星城市在人才、创新和采用方面几乎均衡发展,而明星枢纽则在人才和采用上表现较强,但创新产出偏弱;新兴中心更多依赖应用层面的突破,科研与人才积累不足;聚焦推动者和初始采用者则往往“单腿突进”,例如某些城市在企业应用上表现突出,但几乎没有科研论文和专利。这样的差距意味着AI在美国并不是一种“通用水平”的存在,而是高度依赖地域和产业环境的结果。


图二


布鲁金斯的研究还进一步以雷达图展示六类城市的能力构成(图3)。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旧金山湾区,这里既有丰富的人才供给,每年培养超过1.6万名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和1,600名博士,也有强大的科研产出,一年内发表195篇论文并拥有5,824项专利;同时,这里还拥有超过3,600家AI初创公司和2,700多笔风投交易,形成完整的“人才—创新—应用”闭环(图4)。这种全方位的优势,使得湾区不仅是美国的AI中心,更是全球竞争的前沿阵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西部和南部的许多城市,它们可能在某一方面具备潜力,比如农业应用,但缺乏足够的科研机构与资金投入,难以形成规模化突破


图三


图四


报告特别指出,这种区域差异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而是可能演化为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断裂。AI被认为是未来几十年推动增长的“新电力”,如果有些城市已经接入电网,而另一些还停留在煤油灯阶段,那么差距将随着时间不断放大。农业州的案例尤为典型,AI在农业上的潜力巨大,可以通过传感器和卫星监测优化产量,但因为缺乏本地企业和人才,这种潜力无法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布鲁金斯提醒,如果政策制定者不加干预,美国很可能在十年内形成数字经济上的“二元化版图”


因此,布鲁金斯提出了差异化的政策建议。对于超级明星地区,重点在于解决“成长的烦恼”,包括能源负荷、住房紧张和算力瓶颈等问题,否则可能因发展过热而失去可持续性;对于明星枢纽和新兴中心,应当继续加大科研投资和人才培养,保持其创新活力和应用能力;而对于成长型和起点型地区,则需要联邦和州政府通过专项资金和产业政策加以扶持,引导其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发展AI,例如中西部可以发展农业AI,南部则可以在物流与交通智能化上找到突破口。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既能避免资源浪费,也能让更多城市在AI浪潮中获得位置。


总体而言,这份报告传递的核心信息十分明确:人工智能不应被视为硅谷的专利,而是一场关乎国家竞争力的结构性转型。如果AI发展继续过于集中,未来的美国将可能在国内先行分裂,这种分裂的后果甚至可能比国际竞争更具破坏力。布鲁金斯借助一系列图表,为人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版图,让我们看到并非所有城市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已经在冲刺,有的还在起跑线上徘徊。这种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政策回应让它固化甚至扩大。报告在结尾提醒我们,AI的未来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如何让更多城市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共享机遇。


编译|吴思叡(华盛顿大学)

排版|李森(北京工商大学)

审核|赵杨博

终审|梁正 鲁俊群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