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有话说》——揭秘那些不为人知的阿里实习经历。



一场特别的跨国对话在浙大与阿里之间展开。来巴基斯坦和越南和的浙大国际生,向在阿里巴巴工作的浙大学长学姐发来了充满好奇的提问。

点击阅读👉【浙里看阿里】阿里x浙大夏令营


从浙大求学到阿里职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浙大培养的能力如何用在阿里的工作中?阿里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从校园到企业,最大的变化又是什么?


来听听阿里浙大校友们的真诚分享——




本期嘉宾介绍:
  • 逸怀: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一年级硕士生
  • 未铭:浙江大学电子信息专业2022级工程博士
  • 阳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届硕士
  • 嶙羽:浙江大学电子信息专业2019级工程博士
  • 肖瀚: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2023级硕士生


❓ 在浙大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提问同学:Hira Sardar(巴基斯坦)


阳陌:你见过凌晨4点的杭州吗?最大的收获就是练就了一身熬夜学习的能力!

未铭:我靠学校的免费资源上了8周的正念课,从头学了一遍怎样吃饭睡觉工作学习,我感觉就整个生活都不一样了!

逸怀:对我来说是讲故事的能力吧,因为我每周要面临的一个事情是写周报,然后包括其他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学术报告,或者写一些学术论文,怎么让读者以及我的听众认为我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如果说在进入浙大之前我的这个能力是20分的话,那么现在给自己打60分!算是及格了!

嶙羽:接受了非常系统且扎实的学术训练,结识了非常多优秀的同门以及同学,

肖瀚:在浙大学习期间我逐渐掌握了闭环的思维方法,还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了,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前沿的技术,然后深刻感受到创新的力量!


 🔄 这个能力在阿里是怎么迁移的?

提问同学:Zikrullah Rehman(巴基斯坦)

未铭:正念的修炼在阿里工作中得到了延续,它会教你怎样正念地工作,带着正念工作,整个过程都会很快乐,而不是只有看到最终结果才能快乐。


逸怀:写周报和做报告的能力同样适用,怎么样在周报里面体现我的工作量,双周会上怎么样让大家知道我这两周都做了什么,这是一门艺术。


阳陌:那当然是——现在都可以熬夜修bug了!


嶙羽:在学术上接受了大量的paper阅读经验后,我们在实际业务落地场景上会有很小的适配成本。我们会更容易分辨哪些是对业务真正有价值的方法,哪些是水论文。

肖瀚:比如我们会使用学到的科研方法来验证模型、优化算法,那同时会积极探索这些实验方法在实际业务场景的应用。


🌟 用一个词形容阿里的工作氛围?

提问同学Duong Ho Nam(越南

未铭:我觉得是靠谱迅速,大家都很有能力地cover自己的部分,然后大家一起协作快速推动很多事情。

逸怀:我想用“年轻”这个词,来形容阿里的工作氛围,当然我这里指的“年轻”指的是心态上的年轻,就是大家之间普遍没什么代沟,沟通起来比较顺畅,然后大家也都比较活泼、很有意思!

阳陌:我觉得是比较有趣吧!工作敲代码,团建聊八卦,工资一旦发,公司都是家!

嶙羽我觉得还是合作吧!就是我们整个团队内外都在合作中稳步前进,但是达到下一个词 共赢是非常难的,因为需要在整块业务场景中,找到这种合作共赢的这种玩法。

肖瀚:我应该会选择开放这个词,因为这里鼓励尝试与创新,每位成员的意见能得到充分的尊重,然后大家共同参与到集体智慧的一个沉淀中。


 🔁 从浙大到阿里最意外的变化是?

提问同学Le Quoc Bao(越南)

未铭:我觉得是能力的提升上吧,因为这个能力量级上完全不一样,所以说成长是非常大的!

逸怀:最重要的变化是我作息变规律了很多,以前在没有周会的时候,我可以睡到中午12点自然醒,那么现在必须得跟大家一样,10点钟到岗,得益于此我现在身体健康程度也有所提升!

嶙羽我觉得最大的变化还是之前我们在学术上是非常关心各种论文的SOTA指标,实际上在业务场景中我们更关心,哪一种模型或者方法对业务真正有就是重大价值这种提升!

肖瀚:所做的工作可以真正的落地,获得的反馈也可以更快和更直接,然后所学习到的团队型的方法也会比课堂上的更多!
阳陌:就是以前在西溪校区,现在在西溪园区;以前抢图书馆,现在改成抢会议室了;那以前可以去操场跑步,现在还是可以在操场跑步;你要非要说变化的话,体重算吗?!我跟你讲阿里的食堂是真好吃!全国各地的口味都可以吃到,一个月胖8斤真不是梦!


 🔗 浙大人和阿里人的共同点?

提问同学:Muhammad Arsalan Khan(巴基斯坦

未铭:都很前沿!在技术和科研上都要走在学术的最前沿!

逸怀:大家很有特点,在一些别的问题上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吧!

阳陌:一个字!都比较“卷”!

嶙羽:大家都是站立在创新的潮头上稳步前进的,那么其次的话就是大家也都是有这种实事求是的这种价值观!
肖瀚:首先大家学习和工作都很认真;其次大家的自驱力都很强,能够持续学习主动地拥抱变化。


 💡 给浙大学弟学妹的求生建议?

提问同学:Muhammad Jamshaid Ghaffar(巴基斯坦)

未铭:我觉得可以学学正念课,它会教你怎么把目光从外部奖励放到过程本身上。这样的话,不管你痛苦还是快乐,你都有能力和信心说,我可以继续走下去!

逸怀:建议大家一定要早睡早起,那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健康身体!

嶙羽:不用太关心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否和找工作的这种业务场景是否完全match,但是我们需要提前实习来感受就是工业界对真正学术上这种需求。

肖瀚:首先大家可以尝试制定比较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尝试将科研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明确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其次还可以是锻炼一下自己的沟通能力。

阳陌:这个可以播吗?!有时间的话多打打桌游——团建用得到!


这场跨越国界的对话,不仅展现了浙大培养模式的独特价值,也体现了阿里巴巴作为科技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同时双方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创新、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全球化视野下的合作与共赢。


致所有正在求学或职场奋斗的你:


愿你在浙大收获成长,在阿里实现价值,在每一个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往期推荐


👇AAIG课代表,获取最新动态就找她
图片

关注公众号发现更多干货❤️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