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龙博士2025年9月加入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AI³院),担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此前,他于201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0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期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交流一年;2020年至2023年任职于阿里巴巴达摩院,2023年至2025年在西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魏龙的研究方向为AI与科学、工程的交叉领域,主要包括复杂系统的仿真、逆向设计和控制,以及AI技术在能源、医疗、具身智能等领域的应用。他曾在NeurIPS/ICLR/IEEE TIP等AI领域顶会及顶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复旦大学引进人才启动基金项目,先后获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西湖大学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以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杰出青年论文提名奖。个人主页:https://longweizju.github.io/
魏龙课题组聚焦于AI和Science交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长期研究目标为“打造具备人类科学家与工程师水平的智能系统,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关键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现阶段研究方向如下:- 研究高效机器学习方法,为解决科学领域重要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 探索通用且高效的复杂系统仿真、逆向设计和控制方法;
- 研发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体系统,实现自动化科学研究流程。
- 应用AI技术解决能源、具身智能等领域的仿真、设计和控制等实际问题;
课题组计划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和多名硕士生(含推免生)。欢迎具备机器学习或相关科学领域经验的同学报考。1. 具有数学、统计、物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成绩优秀(需提供成绩单);2. 具有机器学习或相关领域科研经验;若以硕士起点申请攻读博士学位,需已经发表至少1篇机器学习领域论文;4. 自驱力强、热爱科研,有志于在AI+Science领域开展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具体招生细则请查阅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网:https://gsao.fudan.edu.cn/
1. 参与课题组AI+Science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协助开展数据、算法、实验等方面工作;3. 表现优异者可牵头独立研究课题,并向国际顶会/顶刊投稿。1. 已获得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位,数理基础扎实,成绩优异(需提供成绩单);根据复旦大学相关规定以及申请人工作能力,课题组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以及科研条件,享受五险一金及复旦大学的相关福利。具体待遇面议。
课题组长期面向国内外高校招收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实习生,同时欢迎gap year期间有意参与科研实践的同学。实习期限不少于3个月。实习生将深度参与课题组的核心研究项目,表现优异者可牵头独立研究课题,由导师指导向机器学习领域顶会/顶刊或国际综合性科学期刊投稿,且可获优先推荐在本课题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请发送申请材料至weilong@fudan.edu.cn邮件主题:【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科研助理/实习生】-姓名-学校/单位- 个人简历:包括基本情况、教育/工作经历、科研项目、论文成果、获奖情况、成绩单等
- 补充材料:学术论文全文、竞赛及获奖证书、代码仓库链接(如 GitHub),以及其他可以代表个人能力和成果的材料。
诚邀志同道合的你加入,共同在AI+Science领域探索创新、突破边界!AI+Science 是近年兴起的将人工智能和科学相结合的一种趋势。一方面是 AI for Science,机器学习和其他 AI 技术可以用来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从预测天气和蛋白质结构,到模拟星系碰撞、设计优化核聚变反应堆,甚至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发现,被称为科学发现的“第五范式”。另一方面是 Science for AI,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中的规律和思想启发机器学习理论,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集智俱乐部联合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吴泰霖(Jure Leskovec 教授指导)、哈佛量子计划研究员扈鸿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博士生刘子鸣(Max Tegmark 教授指导),共同发起以“AI+Science”为主题的读书会,探讨该领域的重要问题,共学共研相关文献。读书会已完结,现在报名可加入社群并解锁回放视频权限。
6. 高考分数只是张入场券,你的科研冒险在这里启航!
7. 重整化群与非线性物理,寻找复杂系统跨尺度的分析方法丨新课发布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