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解开了免疫系统自我制衡的密码

2025 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Brunkow、Ramsdell 与 Sakaguchi


免疫系统:强大的防御者,也可能是潜在的破坏者

人体免疫系统每天都在守卫健康,抵御病毒、细菌等外来入侵者。


它之所以高效,是因为能够精准区分“自己”和“外来者”。但如果这种识别系统出错,免疫细胞就可能误伤自身组织,引发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


早期研究认为,免疫系统的自我控制主要依赖于中央免疫耐受(central tolerance):在胸腺中发育的T细胞,若识别“自己”的抗原,会被淘汰。然而,事实证明——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免疫的“安全卫士”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免疫学家 Shimon Sakaguchi 在研究中发现,一些缺失胸腺的实验小鼠会发展出多种自身免疫疾病。


当他将健康小鼠的T细胞注入这些病鼠体内时,疾病竟然得到缓解。他推测:一定存在一种特殊的T细胞群体,能够“约束”其他免疫细胞的攻击行为。


经过多年的追踪与实验,Sakaguchi于1995年在《Journal of Immunology》上发表重磅论文:他发现一类表达 CD4 和 CD25 的T细胞能抑制免疫反应,并首次将其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这些细胞就像免疫系统的“刹车装置”,防止身体因过度防御而自伤。

从“臭皮鼠”到FOXP3基因:基因层面的突破

几乎同时,美国的 Mary E. Brunkow 和 Fred Ramsdell 也在追踪一种奇怪的动物模型——雄性小鼠因基因突变而患上严重的自身免疫病,症状包括皮肤脱屑、脾脏肿大、寿命缩短。科学家称这种鼠为 scurfy mouse(臭皮鼠)。


Brunkow 和 Ramsdell 花费多年,最终锁定了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基因——Foxp3。


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类罕见的 IPEX 综合征(免疫调节失常综合征)患者同样携带 FOXP3 基因突变。这一发现让两种不同物种的线索交汇在一起——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正是由FOXP3基因主宰。


免疫系统的自我平衡:中央与外周的协奏

Sakaguchi 揭示了调节性T细胞的存在,Brunkow 与 Ramsdell 确定了 FOXP3 基因的关键作用。两项研究如拼图般契合——它们共同揭示了免疫系统在胸腺之外,还存在一个关键的“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这种机制让免疫系统在面对外来威胁时仍保持理智,既能有效攻击病原体,又避免误伤自体组织。换言之,这是身体维持“自我”和“非我”平衡的智慧系统。

从基础到临床:调节性T细胞的医学应用前景

这一系列发现不仅改变了免疫学教科书,也为现代医学打开了新篇章:

🧩 自身免疫病治疗:通过增强调节性T细胞功能,减少免疫系统误伤自身的风险。

🧬 癌症免疫疗法:一些肿瘤“招募”调节性T细胞建立免疫屏障,抑制机体攻击;科研人员正尝试“拆除”这一屏障,让免疫系统重新识别肿瘤。

❤️ 器官移植与免疫耐受:调节性T细胞可能成为抑制排斥反应的天然调节剂。


这些研究让免疫系统不仅是“战士”,更是一位能冷静思考的“外交家”。

三位获奖者简介

免疫系统的智慧

202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不仅颂扬了三位科学家的卓越发现,更提醒人类——健康的关键,不仅在于免疫的强大,更在于免疫的自律。


免疫系统的平衡,是一场“知进退”的智慧游戏。而他们,找到了让身体不再“误伤自己”的密码。

参考资料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5/popular-information/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