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转载自「Design360」
AI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从技术本身转向交互设计和体验。
AI 创业者在第一天,就要把交互设计放在核心位置。你的产品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解决方案,更是一个体验的载体。
如何把 AI 产品的交互设计做得更好?而不是千篇一律的 Chatbot 式的聊天框。Figma 联合创始人 Dylan Field 很有资格出来讲一讲。
今年 7 月,Figma 在纽交所上市。在 AI 方面,Figma 积极布局,推出了 Figma Make、Figma Draw 等多款 AI 工具。Figma 要做的也很大,不单单是一款设计工具,是要成为 AI 时代的「前端协作开发操作系统」。
在此前 YC 的一场活动中,Dylan Field 分享了不少关于 AI 产品的交互、设计与工作流相关的思考。
AI 时代,开发过程不断被简化,软件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真正能让产品脱颖而出的,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设计。
AI 的交互形态会变得更加「情境化」,被嵌入到不同的软件和应用中,成为一个新的「体验层」。
AI 的特性让「通才化」的角色变得更为重要,产品、设计与研发的边界逐步消失。
现阶段,AI 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更有优势,更擅长帮助团队快速搭建原型、完成「从 0 到 1」的探索。
Dylan Field 将现在的 AI 交互阶段,称为「MS-DOS 时代」。等十年后回头看,人们大概会感叹:当年我们居然只是靠一个聊天框来操作 AI。
原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Qz7tSTfUU
超 15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最新、最值得关注的 AI 新品资讯;
不定期赠送热门新品的邀请码、会员码;
最精准的AI产品曝光渠道
01
在 AI 时代,
设计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这一段时间,设计圈话题不断,从 Airbnb 的大改版到 Apple 的新 UI。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设计突然成了科技行业的中心议题?
Dylan Field:其实设计的崛起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过去十年,它的重要性一直在上升。在Figma,我们亲眼看到越来越多企业重视设计,招聘更多设计师,让设计从“最后的修饰”变成贯穿始终的思维方式。而在AI时代,开发过程不断被简化,软件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真正能让产品脱颖而出的,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设计。它体现的是工艺、细节,以及独到的视角。Airbnb就明确表示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设计。
至于OpenAI超过60亿美元收购AI硬件初创公司io的行为,外界看法不一,有人觉得不可理喻,也有人认为是高瞻远瞩。我的经验是,面对那些你一时无法理解的行动,与其立刻否定,不如先假设其中有你尚未看见的价值。因为时间往往会证明,那些一直走在前面的人,往往在关键问题上是正确的。Sam Altman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设计之所以在此刻被推到舞台中央,不仅是因为它在AI时代成了差异化的核心,更因为行业中的头部玩家已经押注于此。如果你现在轻率否定,可能错过理解未来趋势的机会。
02
当下是 AI 产品交互的「MS-DOS时代」
主持人:你觉得未来几年,用户界面会是什么样的?它肯定不会止步于一个聊天框吧?
Dylan Field:没错。我会把现在的AI交互阶段称为“MS-DOS时代”。等十年后回头看,人们大概会感叹:当年我们居然只是靠一个聊天框来操作AI。问题在于怎样让用户真正理解并发现这些模型的潜能?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挑战。少数成功的实验其实提供了线索。比如Midjourney一开始选择在Discord上运行,用户可以即时看到别人输入了什么、生成了什么,这本身就是在向用户展示“AI 还能做到这些”。再比如Meta推出的新AI应用,外界大多批评它涉及隐私泄露,但换个角度看,这些分享其实也帮助人们意识到工具的更多用法,这一点在媒体报道中常常被忽视。
因此,我认为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揭示并引导用户理解模型的能力,而这背后仍有巨大的探索空间。与此同时,AI的交互形态也会变得更加“情境化”,被嵌入到不同的软件和应用中,成为一个新的“体验层”。更重要的是,未来的界面不再局限于手机、电脑和平板。我们会看到眼镜类设备以及生活中各种新型显示载体不断出现。换句话说,交互“界面”会倍增,而AI会以情境感知的方式贯穿其中。对设计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如此多元的触点之间保持一致性,并确保用户能够在这些场景中无缝切换。
03
Figma 的「减法」产品哲学:
观察、抽离、再创造
主持人:一个月前 Config 大会上你们发布了一系列 AI 新功能,反响很好。聊聊这些产品背后的思考和逻辑。
Dylan Field:回顾Figma的产品线,我们其实遵循了一个很清晰的路径:当我们在Figma Design中观察到某种频繁的使用行为时,就会把它抽离出来,做成独立的产品。这样,Figma Design就能继续保持它的核心定位,即专注于产品设计,而不是被塞进过多额外的功能。比如FigJam,是我们从Figma Design中分离出来的第一个新产品,它聚焦白板和头脑风暴,让协作有了一个完整空间。再比如Figma Slides,我们发现大约5%的Figma文件本质上是幻灯片,因此干脆开发了专门的幻灯片工具。
如果把这些功能硬放进Figma Design,不仅会拖慢使用体验,反而让“1+1”不但不能大于2,还会缩水成“1.5”。你们在Config上看到的许多新发布,比如Figma Draw,也是遵循这样的思路,它提供了更强的矢量编辑能力,开辟了独立模式,让设计师能够更深入地发挥。

Figma Design:一款面向团队的高效协作设计工具,帮助用户从创意探索到原型制作再到产品开发实现无缝衔接。它支持收集反馈、构建高保真原型,并利用设计系统简化产品开发流程。
逻辑很简单,如果“设计的工艺”是未来的差异化所在,那我们就要帮助设计师更自由地表达。Figma Buzz的推出同样基于这种需求。很多团队需要批量生产视觉素材,比如品牌团队先制作好模板,然后营销团队就能基于这些模板快速生成大量图像。这是一个常见的核心工作流,但我们不希望Figma Design因此变得臃肿,于是选择通过新产品来承载。
04
设计、开发与产品的边界正在逐步融合
主持人:你提到设计和开发的界限正在模糊,现在几乎在融合成一个统一的过程。Figma 在开发工具时是怎么考虑这个趋势?你们自己的开发方式也因此改变了吗?
Dylan Field:我先从Figma自身说起。对我们来说,核心是如何加快迭代和测试的速度。而像Figma Make这样的工具,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快速原型和低成本试错的能力,让我们能更快地验证想法的可行性。当然,还有一些正在研发的产品,目前不方便公开,但它们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内部的开发流程。未来我们会和大家分享更多。
回到“设计和开发越来越模糊”这件事,如果进一步观察,会发现不仅仅是设计与开发在融合,产品本身也在与设计、开发,甚至研究环节交织在一起。原本分割清晰的流程正在逐渐收拢为一个整体。其实这种趋势在AI出现之前就已显现,而AI的加入则大大加速了这种变化。AI的特性让“通才化”的角色变得更为重要,它正在推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边界逐步消失。
在我看来,现阶段的AI模型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更有优势,而在面对成熟、庞大的代码库时,它们的效果就明显打了折扣。换句话说,现在的AI工具更擅长帮助团队快速搭建原型、完成“从0到1”的探索,而并非在“从1到100”的扩展与完善阶段发挥最大价值。
05
设计师天生有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
主持人:听说 Figma 内部也在构建自己的 AI 模型。在你们的研究中,设计扮演了什么角色?有哪些设计决策,能反过来让模型本身表现得更好?
Dylan Field:我发现,很多研究人员,尤其是学术背景出身的,会把问题抽象化去看待。而我倾向于用更普遍的思维方式。如果你做的是纯数学研究,那这种方法非常合适;但在应用型研究领域,比如AI,采用设计思维会非常有帮助,与设计师紧密合作更是关键。例如,把设计师嵌入研究团队至关重要,尤其是当我们研究如何为设计师打造更高效的AI工具。研究人员需要理解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如果缺少这种深度协作,研究成果很难真正落地。

FigJam,一款协作白板,专为头脑风暴、创意构想和快速沟通而设计。它内置计时器、投票和表情反馈,并通过AI提供模板生成和笔记总结功能。
你可能会质疑:“你们只是为设计师做工具而已。”我的回应是,设计师天生有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特定群体,他们都有待解决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在研究中同样非常有价值。同时,定性研究与深度AI研究结合,可以让你更清楚地理解用户意图与认知,从而推动研究向前发展。所以,我给研究背景的人建议是,走入实践,和用户直接交流,你会收获更多,也能加快研究进度。设计师的工具和方法,同样可能对你大有帮助。
主持人:设计与开发、研究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你怎么看未来十年设计师这个角色的演变?
Dylan Field:我非常期待。我认为设计师将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设计的价值只会继续上升。Y Combinator之前针对设计师创始人的提案征集就体现了这一点。设计师需要成为创始人,设计师应该担任创始角色,去创办公司。回头看,有Brian Chesky(Airbnb创始人)、Linear的Kari等设计师创始人,现在有很多成功的设计师创始人可以作为例子。我认为,设计师创始人的数量会继续增加。担任大部门领导或总经理角色的设计师也会增多。
总体来看,设计师将被视为公司内部的专家,就像今天的作家可能是公司中最优秀的写作者或编辑一样。虽然每个人都可以写作,但某些人具备深度解决问题和思考能力。设计师将负责探索思路迷宫、决定方向,并围绕其建立系统。而公司中的大多数人也会参与设计过程。因此,会有大量的策划工作,同时需要设计师承担领导角色,主动推动整体设计进程。

对话 OPPO AI 姜昱辰:手机才是 Memory 最好的土壤,AI 一定会彻底改变智能手机
转载原创文章请添加微信:founderparker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