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这项工作探讨了一种假设,即主观赋予的意义构成了意识体验的现象内容。也就是说,现象内容是语义的。这种主观意义表现为感性体验的内在和非表征特征。实证上,主观意义在意识体验中无处不在。我们指出了现象学研究支持这一点的证据。此外,这种意义观念与弗雷格在形而上学和语言哲学中所称的“意义”密切相关。它也符合皮尔斯在符号学中所说的“解释者”。我们讨论了弗雷格的意义如何扩展到意识的原始感受。意义和指称在现象体验中都发挥着作用。此外,在心物关系的背景下,我们提供了与一个人的心理表征相关的主观意义的形式化。通过确定物理和心理领域之间的精确映射,我们认为句法和语义结构超越了语言,并在这些领域内得以实现。从形式上讲,意义是一种关系属性,通过解释形式系统的句法结构在适当的语义空间内实现。这个映射在心理领域内的形象是体验所关注的,因此包括了感性体验的现象内容。最后,我们总结了这对基于体验的意识理论可能产生的影响。
- 图表
- 解决问题论文探讨主观归属意义是否构成了意识经验的现象内容,从而解决意识经验的内在特质问题。
- 关键思路主观归属意义是意识经验的现象内容,是一种内在且非表征性的质感特质,可以通过映射语法结构到语义空间的方式进行形式化描述。
- 其它亮点论文提出的主观归属意义假设与Frege和Peirce的哲学理论紧密相关,与经验主义意识理论相比具有较强的实证支持。论文还提供了一种将语法和语义结构映射到心理和物理领域的方法,并探讨了这种方法对于基于经验的意识理论的可能影响。
- 近期相关研究包括:1. Rosenthal的意识内容理论;2. Block的感觉质量理论;3. Chalmers的意识理论。
沙发等你来抢
去评论
评论
沙发等你来抢